前些日子,,參加了杭州的國際動漫節(jié),,市政府邀請了一些在京作家到當?shù)�,,介紹政府對文化產(chǎn)業(yè)的構想,。接著看到新聞,,市長趙小明為推廣張家界的國際鄉(xiāng)村音樂節(jié),,變身卡通做形象推廣,,引來媒體熱議,。隨后,深圳第五屆文博會也傳來開幕的消息,。
從這一浪高過一浪的宣傳熱潮,,可以感到國內(nèi)城市近年來對自身文化建設的重視。文化產(chǎn)業(yè)在一些城市的地位越來越高,,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似乎圍繞著文化產(chǎn)業(yè)在展開,。然而,細看很多城市對文化產(chǎn)業(yè)的提法或目標,,卻大同小異,,少有鮮明個性,看重的多是動漫等朝陽產(chǎn)業(yè),,打的是國際牌,,口號也是創(chuàng)新,、精品一類的常規(guī)話語。文化被一些城市當做張揚政績或吸引投資的一種策略,,至于文化是否對市民構成實質(zhì)性的精神影響,,關注得并不多。
城市和文化的關系非常古老,,歷史上著名的城市,,都有其獨特而鮮明的文化形象。如當年古羅馬的競技場和帝國文化,、古雅典的悲劇藝術和對自由價值的推崇,、倫敦的紳士文化等。中國古代的城市也是如此,,盛唐長安開放而包容的文化氣象,,明清蘇杭通俗文化的繁盛與隱逸文化的氣質(zhì)等。一座城市有自己鮮明的文化個性,,市民才能共享一份獨特的文化記憶,,這份記憶喚起的是市民對城市的文化認同。找到了文化上的區(qū)別,,也就找到了城市的形象,;找到了市民的自豪和自信,也就找到了城市的活力,。
雅典當年成為名城,,就是因為充分承認了個人在城邦中的價值。伯里克利當年有個語錄:“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也就是說,,雅典的存在,,是通過個人對自由和幸福的實現(xiàn)來完成的。當個人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時,,也在實現(xiàn)城市自身的價值,。在這個意義上,市民與城市實現(xiàn)了文化和記憶的共享,。
由于現(xiàn)代城市的開放性,,使得城市和市民關系疏遠了,這是當代城市發(fā)展一個普遍的危機,。很多城市期望通過大型的公共活動,,來維系與市民的精神聯(lián)系,或達成與外界的溝通。這種公共活動,,類似于傳統(tǒng)的狂歡,,如果注重與民眾的精神溝通和情感交流,也能達成市民對城市的文化認同,。但這種活動很多時候,,在意的只是商業(yè)收益或政治效應,不僅遠離市民生活,,更未觸動市民的參與意識,,這類活動成了一個城市的大型廣告。
像深圳這種年輕城市,,或許尋找和確立自己的文化精神,,還容易一些。但對杭州,、南京這種有深厚文化傳統(tǒng)的城市,,反而比較復雜。它需要從特殊的傳統(tǒng)和民俗中,,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城市性格和市民精神,,而不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商演、展覽或文化節(jié),,就能達成目標,。這種脫離了自身傳統(tǒng)的文化活動,最終在市民眼中不過是一個文化標簽而已,,很難對市民精神構成真正影響,。
從長遠看,一個城市對文化的建構,,著眼點并不只有文化產(chǎn)業(yè),,更為重要的是對一個城市制度文化的建設,以及對市民生活和娛樂方式的引導,。喚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種市民可廣泛參與的制度文化,。如果市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城市事務的討論與規(guī)劃中,一個真正活躍的文化共同體才能形成,。公共文化活動更是如此,,如何激起市民的參與熱情,并由此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才是這種活動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文化彰顯的是一個城市的內(nèi)在精神,而精神的形成是復雜而緩慢的,它必須時刻面對市民這個廣大的群體,。
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正以開放姿態(tài),尋找適合自己生長和發(fā)展的文化空間,,還是讓人高興的,。只是希望這種尋找能與更多市民的精神感受相應合,這樣才可能成長為一種文化心靈,。(葉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