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制片的韻味今何在(圖)
2006年05月08日 16:26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譯制片問題討論會上,,蘇秀,、李梓、曹雷、童自榮等配音藝術(shù)家對譯制片的現(xiàn)狀痛心疾首,。
“過去上海電影譯制片廠那些飽滿,、堅實的金石之聲到哪里去了,?”北京電影學(xué)院教授徐燕說,,“現(xiàn)在很多配音演員也會哭會笑,但就是不感人,。他們沒有把自己作為‘干柴’點燃,,又怎么能烤熱觀眾?”
究竟是什么讓譯制片失卻了往日的韻味,?“棚蟲”成了眾矢之的,。“棚蟲”指一天可為兩三部影片配音賺錢的非專業(yè)配音演員,�,!八麄儾恢獎∏椤⒉恢宋�,,走進(jìn)錄音棚張嘴就來,,配音效果又如何敢恭維?”先后為《鴛夢重溫》,、《最后一班地鐵》和《蒲田進(jìn)行曲》的女主角配音的老藝術(shù)家曹雷說到這里不無痛心,,“我愛上這行,純粹因為配音是門藝術(shù),�,?涩F(xiàn)在的配音演員,只需要英文過八級就行,,哪里管你中文及格不及格,?”
專家們說,譯本質(zhì)量差也給譯制片的魅力打了很多折扣�,,F(xiàn)在很多譯本不經(jīng)推敲,,不僅某些臺詞讓人覺得別扭,更有一些直譯讓觀眾不明究竟。曹雷懷念起已故的“上譯”老廠長陳敘一:“為了能找到最符合中國人思維習(xí)慣的對白,,他經(jīng)常冥思苦想,、茶飯不思。如今,,很多由他‘創(chuàng)造’的詞兒,,如《加里森敢死隊》里的‘頭兒’,《尼羅河上的慘案》里的‘悠著點’,,還成為了當(dāng)下的口頭語,、流行語,�,!蓖詷s回憶起老廠長時眼眶也有點濕潤:“像他那樣懂戲的人,如今到哪里去找,?”
(來源:文匯報,,江勝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