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令鼓與北京鼓樓
2006年05月29日 15:20
2005年,,9月12日,由馬來西亞華僑華人首創(chuàng)并在馬來西亞廣為流傳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在炎帝陵百龍祭始祖大典上擂響,以緬懷炎帝神農(nóng)氏首創(chuàng)農(nóng)耕之功德,。這是“二十四節(jié)令鼓”首次在中國內(nèi)地大型公祭活動上演出,。(來源:中新社,,作者:鄧霞) |
星期六上午,接到新加坡“驚鼓人”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王志浩的電郵,,說中正中學(義順)二十四節(jié)令鼓隊6月訪問北京鼓樓表演的事已安排妥當,,時間是18日(星期天)上午9時。
我在回郵里說,,這是二十四節(jié)令鼓成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一個夢想的落實。
我首次到北京鼓樓是前年9月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那天上午,,我拜訪了北京作家朋友莫言,這位山東漢子硬是要我在他家附近吃北京菜,,也把我事前約好的《河觴》作者王魯湘邀來,。莫言說:“我家算是在鼓樓腳了,騎自行車便到,!”
那個多風的9月下午,,我登上鼓樓,見識了那24面擺在樓閣里的大型架鼓,,也舒服地站在城垛間,,吹著從南面紫禁城那個方向吹來的風。背后,樓閣里身穿清朝官服的鼓手擂動大鼓,,鼓聲從高聳的城樓上向四面八方蕩開去,,那深沉的鼓聲里,蘊含了幾分故都的歷史古意,。24面大鼓之外,,鼓樓上還保留了一面留下刀痕的破鼓,那是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的歷史傷痕,。
北京鼓樓和鐘樓位于北京城北部,,鼓樓在南,鐘樓在北,,一前一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面紫禁城后的景山遙相呼應,。過去,,鐘樓和鼓樓用來報時,是一大片老胡同上空的暮鼓晨鐘,。鼓樓建于元代1273年,,原名齊政樓,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原來的鼓樓在元末明初毀于戰(zhàn)火,,后于明永樂十八年在舊址東面重建。樓高約47米的鼓樓是建在高磚臺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臺基高達4米,,臺上有5間重檐的木構(gòu)殿樓。那面對著鐘樓的臺階,,是我心中最好的節(jié)令鼓演奏舞臺,。
鼓樓管理處的負責人朱英麗老師是位慈祥的中年女士。據(jù)她所說,,1999年,,北京一位退休的民族音樂家依據(jù)清朝宮廷的報時體制,編制了一套二十四節(jié)令鼓鼓譜,。在千禧年到來之際,其首演是北京的一件文化盛事,。開始時,,是由北京民族音樂學院的鼓手演奏,,后來在日常日子里改由從鼓樓附近的鄰里居民(主要是下崗人士)培養(yǎng)出來的業(yè)余鼓手客串。
朱英麗老師說,,她早就聽說南洋華人社會創(chuàng)有一套以南方獅鼓為單一樂器的鼓陣,,叫二十四節(jié)令鼓。鼓樓的負責人還特地到福建華僑大學那兒去看,。我告訴她,,總有一天,南洋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會上鼓樓來,,以古色古香的鼓樓為舞臺,,在清廷官方報時的大鼓環(huán)繞中,擂響另一種屬于民間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
中正中學鼓隊訪問北京,,24面南方獅鼓是向馬國北京的學生會那里借用。學生會的鼓群搬到鼓樓后,,也將暫時“留宿”在鼓樓,,這也一舉解決了留學生們平日無處練鼓的問題。這些日子里,,他們練習時是用厚厚的棉布包裹鼓面,,但群鼓的巨響還是把地底停車場的汽車警鈴系統(tǒng)驚醒。
鼓歸鼓樓,,是二十四節(jié)令鼓在北京最好的歸屬,。更好的消息是,朱老師說,,鼓樓也打算另外成立一支南洋版的二十四節(jié)令鼓了,。
(來源:聯(lián)合早報,作者/陳再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