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的“北”
2006年06月22日 14:28
記牢長安街上的建國門和復興門,,龐大城池的南北大勢便了然于胸,。圖為復興門。 |
北京人有時說:“給他樂得找不著北了,�,!币馑际钦f高興得連“方向”都迷失了,,不知道哪邊兒是“北”。
有時候,,人們真的找不著“北”,。在大街上漫步,特別是推車溜達時或碰到外地人乃至外國人打聽道兒。異地人找“北”,,很正常,。奇怪的是,一位好友住京多年,,經常找不著“北”,。愛人來首都十幾年了,一去新地方就轉向,,懵里懵懂跟我走,,坦言:“老認不清方向�,!�
其實,,北京的“北”甚為分明。
京城的街道皆東西,、南北走向,,斜街極少。整座城市像個巨大的棋盤,。分區(qū)清晰規(guī)整,,內城的東城、西城,,外城的崇文,、宣武,都是東西分轄,。城外建筑也方向鮮明:日壇在東,,月壇居西,天壇厝南,,地壇置北,。
原先,甚至連什么人住哪兒,,也有“北”,。京都有句俗諺:“東富西貴,南賤北貧,�,!笔钦f:東城富商多——江南水運貨物存儲東城,商人因之云集于此,;西城王府多,,所以“貴”;南城有許多小手工業(yè)者,、民間藝人,、賣苦力的,,舊時代視為“賤”;北城曾聚居破落旗人,,故稱“貧”,。清代八旗軍隊在內城駐扎,也極有“北”:兩藍旗在南,,兩黃旗在北,,兩白旗在東,兩紅旗在西,。我猜想,,這或許與天藍地黃、白日東升,、紅日西沉有關吧,。
人們的日常經濟活動,也滲透著“北”,。老北京說:“東城布帛菽粟,,西城馬牛柴炭,南城禽魚花鳥,,中城珠玉錦繡,。”這是由于“布帛菽粟”經運河進朝陽門出售,,內蒙古來的“馬�,!薄⑽魃胶烷T頭溝的“柴炭”入阜成門交易,,天橋有鳥市,,前門外有珠寶店和綢布店。
甚至吃的東西也能分出“北”,。要吃細嫩綿軟的涮羊肉,得上東城“東來順”,;欲嘗精美的清真小炒,,須去西城“西來順”。肉餅要吃“京東”香河的,,炸糕要吃“京西”大有莊的,。
尤令人瞠目者,是“橫平豎直”的街區(qū)格局和方方面面的“北”,,潛移默化地造就了京畿人傳統(tǒng)的“找北”意識,。
胡同里流傳一個笑話:老兩口夏夜納涼,睡在庭院席子上,。老頭兒不覺被擠兌邊兒上,,沒推搡老伴兒“往里點兒”,,而是和和氣氣拿“北”說事兒:“您往南邊挪挪!”真讓人忍俊不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