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走向,,這意味著改革開放的開始,。三十年,匆匆歲月彈指一揮間,。三十年,,歲月崢嶸春華秋實。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一句句流行詞語,,我們感受著30年的變遷和進程。
第一階段: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體現一個“破”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它是針對“兩個凡是”提出來的,。隨著這一觀念的確立,中國人民得到兩種最為寶貴的財富:一是務實作風,,恢復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傳統,;二是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各種不利于改革的禁錮。
平反 命運被扭曲的人們終于得到一個說法,,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終于被遏止。平反,,這個沉甸甸的令人悲喜交集的詞,拉開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大幕,。
包產到戶 18雙長滿老繭的大手舉起了挑戰(zhàn)人民公社僵化體制的大旗,,黎明的曙光讓八億農民看到了希望。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又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最早是1978年9月20日,,鄧小平在天津視察時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三個月后,,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會議期間,鄧小平再次提出了“先富”的思想,,當時的提法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部分人”,包括“企業(yè),、地區(qū),、社員”,鄧小平認為“這是一個大政策”,。會后,,鄧小平關于“先富”的標準說法被表述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薄�
萬元戶 是指在“先富起來”的政策下最先受益的一部分人,。盡管時下萬元戶已不復榮耀,,但在人們記憶中,其含金量仍不可小視——在謹慎的年代,,它使我們第一次啟動了致富的理念,。
一包就靈 打破了僵化的國有企業(yè)體制,擴大了企業(yè)自主權,,體現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變化�,!敖粔驀业�,,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成為激發(fā)企業(yè)活力的動力。
端掉“鐵飯碗”,,打破“大鍋飯” 企業(yè)內部改革的核心,,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按勞分配,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的差別觀念和公正觀念在人們思想中開始形成,。
中國特色 黨的十二大為我們調制出的一種混合色,。任爾赤橙黃綠青藍紫,咬定“中國”不放松,。從此這一特色備受青睞,,被廣泛應用在多種新生事物上。
第二階段:第二次思想解放,,體現了一個“闖”字
摸著石頭過河 這是“不爭論”,、重實踐的最通俗解讀。這句話讓老百姓失去了“條條框框”,,但過河的信心卻樹立起來,。
敢闖 改革的代名詞。學習外地改革開放經驗的第一要素,。發(fā)展滯后地區(qū)的最大遺憾是不敢闖,。
下海 當大多數人還在計劃經濟的溫室里觀望時,最先從國有單位辭職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下�,!闭叽_實有一番“弄潮兒”之雄風,。當今天的人們都投身于市場經濟的海洋中,“�,!迸c“岸”難以區(qū)別,,又有什么區(qū)別的必要呢?
一國兩制 總設計師的大筆一揮,,便在輝煌的共和國大廈旁建起了一座西式小樓,。“小家”也學會了“大家”的治國之道:一人在機關圖個穩(wěn)定,,一人下海大賺鈔票,。多樣化已不再是國家和家庭構成的禁錮。
商品經濟 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為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登臺作了平穩(wěn)鋪墊,。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看得見的“商品”確實比摸不著的“市場”更易接受,,但市場的作用已悄悄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為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蓋棺定論。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老百姓忽然眼前一亮:原來如此,。
“三個有利于” 觀察事物要有標準,,有了標準就能識別對錯�,!叭齻有利于”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金石,,使人們的方向感大大增強。
第三階段:從改革體制入手,,體現一個“創(chuàng)”字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以計劃經濟為主,以市場經濟為輔”,,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的確定,使中國的改革站到了歷史的前臺,,完成了幾次“驚險的一跳”,。
股份制 它不僅改變了所有制結構,而且也使不少人成為投資者,、擁有者,。更重要的是讓人們意識到,市場經濟不僅有回報,,還會有風險,,因而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強。炒股者漸漸明白:沒有相關的投資技巧,,沒準兒把自己炒掉,。
下崗 有人說下崗是結束,有人說下崗是開始,,也有人說是被老板炒了,,還有人說是炒了老板,全在你怎么看,。但有一點是明白無誤的,,下崗是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事。
再就業(yè) 下崗工人多了,,再就業(yè)變成了舉國關注的重要工程,。需要提醒的是,再就業(yè)不僅僅是下崗職工的迫切需要,,更對所有社會成員的能力,、勇氣和信心提出新要求,。
農民工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工作無崗位,,人在城市家在農村,。他們的訴求應該得到重視,他們的權益應該得到保障,,因為社會的發(fā)展已經離不開他們,。
民工潮 成千上萬敢于離開祖祖輩輩耕耘的土地,向命運挑戰(zhàn)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如浪打浪般地涌向各個城市,,漸成民工潮,春運便成了上上下下關注的大事,,城鄉(xiāng)的壁壘開始松動,。
發(fā)展是硬道理 對于致富的渴望,對于改變落后面貌的期待,,快速發(fā)展成為最硬的道理,。但是硬發(fā)展就會沒道理,協調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開始提上人們的議程,。
第四階段:樹立新的發(fā)展理念,體現了一個“民”字
奧運 是一個變成現實的夢,。它是一個臺階,,可以提升我們所有落后的東西:環(huán)境、國民心態(tài),、公民素質,、文化水平……我們會發(fā)現,原來人民可以更文明,、更有素質地生活和面對世界,。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在改變貧困地區(qū)180萬失學兒童命運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發(fā)現了自己的良心和正義,,而這正是社會的希望所在,。由于它的巨大影響,“工程”一詞開始流行,,出現了“再就業(yè)工程”,、“小康工程”、“民生工程”等,。
以人為本 從改革到發(fā)展,,從經濟到社會,從立法到執(zhí)法,都要堅持以人為本,,這標志著執(zhí)政理念的重大改變,。人們對人權雖然沒有那么多的關注,但越來越多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應該享受的權利,。
和諧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的是經濟公平,,認為這是基礎;社會主義社會追求的是社會公平,,認為這是目標,。和諧社會是什么?是理解,?是包容,?是公平正義?人們正在慢慢地體會它的內涵,。
關注民生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計,,所謂民生就是讓老百姓有活干,有學上,,有飯吃,,有房住,病有醫(yī),,老有養(yǎng),。
科學發(fā)展觀 在發(fā)展上,,我們不能以長遠的悲劇代價換取短期的利益,。與人類整體發(fā)展歷史相比,這種追逐短期利益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在某種程度上,,經濟增長是貧富問題,而生態(tài)環(huán)境則是生死問題,�,?茖W發(fā)展觀是發(fā)展理念的根本轉變。 (陳小魯)
進入相關專題: 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