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后裔重慶市秀山縣捐贈珍貴僑史資料
前不久,,辛亥革命老人李稽勛的部分文物,,經(jīng)過其孫女李宗逸,向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政協(xié)文史委捐贈,,以了卻老華僑多年來魂歸故里的純樸心愿,。
這批珍貴文物包括: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殿試,由光緒皇帝珠筆親批的“皇榜” ,、“彌封官關防”和“川漢鐵路宜昌總經(jīng)理李稷勛秩事”,、“李稷勛《甓Q詩錄》”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鄉(xiāng)試:李稽勛考取戊子科舉人
辛亥革命老人李稽勛,號姚琴,;是重慶秀山龍池龍冠人,,生于1860年。他雖出生貧寒,,但自幼勤奮好學,學習優(yōu)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鄉(xiāng)試考試,,考中戊子科舉人。
光緒十六年,,任秀山鳳鳴書院院長,,于當年冬月開始撰寫《秀山縣志》。歷時年余,,李稷勛不分酷暑寒冬,,親自到各鄉(xiāng)村采訪收集素材,于光緒十八年春完成,。全志十一篇,,二十四卷21萬余字,勘稱當時秀山之巨著,。
殿試:皇帝欽批二甲第1名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他赴京會試,,成績優(yōu)良參加殿試,清光緒帝臨場監(jiān)考,,38歲的李稷勛不負眾望,,考中二甲第1名(一甲3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即:傳臚。
殿試考試皇帝欽批成績由他唱名,,故稱其為“傳臚”,。
李稷勛欽點傳臚后,曾回秀山辦過礦務局,。當時查勘清溪,、孝溪溝有銻礦,縣人集資開采,,推舉李主其事,,發(fā)展銻礦業(yè)。隨后李稷勛進京,,皇帝欽批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編修,。1904年任郵傳部左丞參議。
修路:蜀鄂山道變通途
1909年派住湖北宜昌,,與詹天佑一道主持修建川漢鐵路宜昌段,,成就了一段蜀鄂山道變通途的輝煌事業(yè)。
李稷勛,、詹天佑一道修建川漢鐵路宜昌段,,他們和數(shù)萬民工艱苦努力,開始了修建川漢鐵路宜昌段的工作,。但清政府出爾反爾,,不顧國人反對,單方面收回路權(quán),,并以路權(quán)為質(zhì),,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代表簽訂粵漢、川漢鐵路借款協(xié)議,。李憤而書寫“東山碑志痛”,。
至今在湖北宜昌有“東山碑志痛”顯赫矗立于山巔。
“東山碑志痛”全稱《四川商辦川漢鐵路宜昌工場志痛碑并序》,,李稷勛撰,。民國四年(1915年)勒石,立于東山寺西禪室墻外“鐵因D”內(nèi),,此碑4400多字,,由碩石鐫成,詳述了川漢鐵路修建的起因,、勘探,、修筑以及清政府喪權(quán)辱國出賣鐵路的經(jīng)過,以示志痛,。
保路:辛亥革命第一槍
1911年,,廣袤的巴蜀大地上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保路運動。之前,,光緒皇帝下詔,,同意民間集股修建川漢鐵路,規(guī)劃由漢口至成都,,修成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干線,,全川響應。沒過多久,,清廷忽然宣布鐵路收歸國有,,準備向四國銀行借款修筑,,川人投資修筑鐵路的股金無法償還,這召致來自紳士,、商人,、官吏以及民眾等社會各階層的激烈反對,由演講,、辯論,、發(fā)傳單到罷課、罷工,、罷市,,直至發(fā)展成遍布全省的武裝起義,一時間風起云涌,、如火如荼。
清政府為了平息四川省的“叛亂”,,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從湖北、湖南,、廣東,、陜西等省抽調(diào)兵力增援,導致武昌城頭空虛,,革命黨人乘勢而起,,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清政府隨之垮臺,。
四川保路運動歷來被稱作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清政府發(fā)動新政,試圖修筑一條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自漢口達成都,,全長4千多里,可謂當時最浩大的工程,。這條未曾竣工的鐵路,,因為路權(quán)爭端,最終釀成令山河變色的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
病逝:鐵路壩上鑄風流
1919年,,李稷勛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宜昌,,安葬于湖北宜昌東山志痛碑旁,。其墓碑可俯視川漢鐵路宜昌車站舊址―鐵路壩。
有挽聯(lián)曰:“鐵因D,,撰述猶新,,讀劫后留碑,,墮淚有同羊叔;津亭宴,,風流頓息,,對鏡中遺像,買絲欲繡平原”,。
后人:發(fā)奮圖強建功業(yè)
李稷勛育有三子五女,。李宗逸的父親李歐為第三子(1918―1991)。李歐,,號六一,,是李稷勛為紀念900年前在宜昌任夷陵縣令的歐陽修和宜昌“六一書院”專用此名。
李歐自幼勤奮好學,,刻苦攻讀,,考上北京清華大學,畢業(yè)后留校,,成為清華大學應用數(shù)學系的有名教授,。
李歐及家人出生于北京,一直未回秀山老家,。李宗逸及家人于1981年定居美國西雅圖,,她是美國華盛頓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研究員,也是李稷勛嫡系直親,。
多年來,,祖孫三代發(fā)揚光大苗族山寨人勤奮、敦厚,、樸實,、無華的秉性,為祖國繁榮,、社會進步增光添彩,。
思鄉(xiāng):魂歸故里英名傳
為了卻祖父及父親多年來要回歸家鄉(xiāng)的愿望,李宗逸通過越洋電話與秀山縣政協(xié),、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取得了聯(lián)系,,并把家里珍藏的李稷勛的文史資料,輾轉(zhuǎn)從北京,、重慶護送帶回秀山,,無償贈送秀山縣政協(xié)。
據(jù)李宗逸女士介紹:有戊戌(1898年)殿試皇帝珠筆的李稷勛筆試試卷,,原存于“皇史k”,。上世紀三十年代李稷勛次子李仲言曾任教育部英文秘書,1934年請求李稷勛戊戌同年時任教育部長的傅增湘,將李稷勛殿試原卷高價購得,。
傅增湘當年附記寫道:“戊戌殿試原卷當日同試于保和殿,,余曾親見其振筆直書”??芍^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