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古盔甲兵器巡展京滬(圖)
2006年11月06日 17:08
圖:意大利武裝盔甲,總高:130cm,,重量:約50公斤,,1540至1550年制 |
華聲報消息:今年中國意大利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項目“意大利古代盔甲和兵器展”,揭開了在中國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巡展的序幕,。展品大多來自意大利布雷西亞市兵器博物館和瑪佐利家族兵器博物館,。這些博物館都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收藏了很多有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珍貴意大利古羅馬兵器,。展出的古代武器和盔甲有五十七件,,時間跨度從一四一○年(倫巴第護面鋼盔)至一八○○年(槍枝,、火藥瓶),均是首次在中國展出,。
戰(zhàn)爭年代的特殊藝術
據(jù)大公報報道,,本次展覽的意大利主辦方將這些展品稱為“軍事藝術遺產”。展品包括盔甲,、戟,、頭盔、護頸輕頭盔及火器,。精湛的工藝讓人們幾乎忘記了這些兵器曾經帶來殺戮和戰(zhàn)火,。亮的頭盔,犀利的長劍,、雕刻精美的火藥瓶和馬頭的裝飾品等等,,均體現(xiàn)著兵器制作工匠的高超技術和高雅品味。
不過,,由于這些兵器都誕生于戰(zhàn)爭年代,,并曾被廣泛使用,所以他們的意義又遠遠超出了藝術范疇,,有人稱這次的展品“是兵器,,也是歷史,更是文化”,。
完整之兵器發(fā)展史
本次展覽以時間為線索,,介紹了古代意大利兵器的發(fā)展演進過程。展品共分四大類:盔甲類,,展出羅馬教皇警衛(wèi)的盔甲,、騎士盔甲、步兵盔甲,、步兵決斗盔甲,、馬上決斗盔甲、少年穿的護胸和護背盔甲,、盔甲外衣(披風)、各式護面盔,、騎士頭盔,、戴在馬頭前的裝飾品;盾牌類,,有騎士盾牌,、游行盾牌、米蘭宗教儀式上使用的圓盾,;槍支類,,包括羅馬式火繩槍,、獵搶、系在馬鞍兩旁的手槍和其它各時期的長短槍,;以及冷兵器類,,維尼斯共和國時期的特種部隊士兵配劍、宮廷配劍,、對劍(也稱五女神劍),、大鈎刀、標槍桿,、騎士用兵器棒等等,。
十五世紀初到十六世紀中葉,騎士和步兵都必須身穿的盔甲在戰(zhàn)爭中占重要位置,。十五世紀時,,盔甲就已經制作完善,包括開合的頭盔,,護胸和護背,,護肩,護腿和護脛等,。所有部件都由鋼片制成,。米蘭的軍械師最擅長與精通的是在鎧甲外騎士們還會身穿一件鐵制外衣,就連戰(zhàn)馬也會在頭部(馬頭盔)和身體上(戰(zhàn)馬鎧甲)佩戴護具,。
十六世紀初,,一種長而鋒利的矛,即步兵手持的戟,,在戰(zhàn)場上變得尤為重要,。無論是騎士或步兵,都擁有“攻擊型”行裝,,以劍為代表,,最后逐漸發(fā)展成一種長、細且柔韌性強的武器,,加上樹枝制成的手柄,,不僅加強了保護,也為發(fā)展高雅的劍術提供了條件,。到十六世紀末,,人們越來越重視盔甲的減重和裝飾,盔甲的華麗性漸漸取代了其保護性,。十七世紀末還出現(xiàn)了佩劍,,細長而優(yōu)雅,但完全不具備攻擊性,。
另外,,從十六世紀末到十八世紀,,火器的制造亦舉足輕重。與鋼制武器一樣,,火器也分長(火繩槍,、卡賓槍、獵槍,、步槍)和短(手槍,、槍管比普通手槍小三分之一的小手槍)兩大類。這時期,,火器的類型有穩(wěn)定的發(fā)展,,但在槍管的制造技術上幾乎毫無進展。另一方面,,點火裝置劫朝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演變,,從火繩槍的裝置發(fā)展為旋轉式,直到十七世紀中葉誕生的步槍,。
促進中意文化交流
從更深的層面上講,,本次展覽也是中意兩國合作舉辦展覽的成功范例。以往中國人對意大利的印象,,總停留在時裝,、足球、古建筑,、古繪畫和雕塑等,。而今次展出的兵器則較少人知,在意大利國內也被公認為國家的驕傲,。
意大利方面表示,,將這些國寶帶來中國,旨在促進中國博物館展品的多樣化,,亦讓中國朋友欣賞到他們國家獨特的藝術品,,它們蘊含著軍事歷史,風格創(chuàng)意,,戰(zhàn)略戰(zhàn)術,,揭示了貴族的生活方式,這些元素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