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中的孝悌觀念(圖)
海外華僑秉承中華傳統(tǒng),,克勤克儉,,節(jié)衣縮食,。稍有了積蓄,便想方設法寄回家鄉(xiāng)贍養(yǎng)父母和妻子,,委托經常來家鄉(xiāng)和僑居地的“水客” 將僑批、款項及物品帶回家鄉(xiāng),。而家人是否收到僑批及款項,,要等待這位“水客”回到南洋才有消息。隨著華僑的逐漸增多,,那些曾經回國和替同鄉(xiāng)帶過銀信的人,,年久月深,哪個角落僑胞住的多、想要寄款的人大多曉得,。這種替僑胞帶銀信回國的生意人,,就叫“水客”,亦稱“客頭”,。這就是僑批業(yè)的濫觴,,也是僑批業(yè)前身之一。后來這些水客有的發(fā)展僑批信局經營,,僑批信局經營僑批漸漸主導了僑批業(yè),。
受到中華倫理思想的影響,華僑非常重視家庭的凝聚力,,其移民海外的首要目的便是讓家庭的溫飽與幸福,。在20世紀,僑批匯款的數(shù)額龐大,,其中相當數(shù)量的批款用于對贍養(yǎng)家庭,。這家庭凝聚力的動力就是來自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悌觀念。
閩南華僑遠涉重洋,,身在異域,,打拼奮斗,心系家園,,不忘親情,。有機會就寄信“搭錢”、寄“番銀”,,贍養(yǎng)家人,。甚至有一塊錢也要掰成兩半,一半寄回家中供作家費,。
有關閩南僑批的最早記載,,是福建省石獅市大侖《蔡氏族譜》關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菲律賓華僑匯款回家的情況。該譜曰:“思叔弟也……娶婦后,,遂往呂宋求資,,迭寄潤于兄弟,二兄景超全家賴之,,修理舊宇,,俾有寧居?!贝颂幒苊鞔_地指出思叔僑居呂宋后,,“迭寄潤于兄弟”,其二兄景超的生活“全家賴之”,,并進行“修理舊宇”,。因而此處之“潤”必為款項,,即僑批。
1921年,,菲律賓華僑吳章漢寄給其母親的僑批附寄50元給其日用,,并將到馬尼拉時遵囑買“正燕窩”和“洋線”,隨身帶回孝敬其母,。下面是該批的內信,。
慈親大人膝下
謹稟者,刻接五月廿七日及六月初拾日回音兩緘,。啟讀之余,,諸情敬悉祥矣。其信尾囑買正燕窩及洋線,,若到岷之時自當購買,,隨身帶回應用……大約至八月尾方能起程。祈大人勿以兒為念是幸,。際此天氣炎熱,,伏維大人保重玉體為要,此則兒望風遙祝者也……今逢信局之便,,順付去佛銀伍拾大元,,到祈收入以為大人甘旨之敬。便中示復為盼,,余情后當面稟可也。肅此處請并頌
萬福金安,!
不肖兒吳章漢 叩上
辛酉年六月廿六日
刻下單水每百元須貼匯水109元之譜
吳章漢是石獅坑東人,,在菲律賓從事匯兌業(yè)務,在著名華商吳文鮡創(chuàng)辦的協(xié)珍行(GOTIAOCO Y HERMANOS)處理有關僑批匯兌業(yè)務,。吳文鮡是吳章漢的叔叔,,1856年出生于石獅坑東。15歲隨父南渡菲律賓宿務市,,先為人打工做傭人,,后自經商,并邀其弟到菲,,相助店務,。1908開辦協(xié)珍公司主營船務,兼收土產銷往美國等地,,資力日豐,。后自置輪船,大展宏圖,,成為宿務商界之翹楚,。
吳章漢在宿務的協(xié)珍行協(xié)助經營多年,,也積累了豐厚的資產,在鼓浪嶼永春路置房產,,在國內時在鼓浪嶼和家鄉(xiāng)坑東兩地之間居住,。其母親一直居住在坑東。吳章漢對其母親極其孝順,。1921年在菲律賓時,,寄了至少8封僑批給其在家鄉(xiāng)的母親。吳章漢的交游廣闊,,對待朋友真誠,,曾經給需要幫助的朋友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劉伯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