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面前,,華人如何增強對“辱華”鬧劇的免疫力
如同一個躲不開的魔咒,西方一大選,華裔就挨罵,。本周,“新西蘭優(yōu)先黨”領(lǐng)袖溫斯頓?彼得斯在參加一場為9月大選造勢的競選活動時公然宣稱:“兩個華人也頂不上一個白人,?!贝搜砸怀觯浾撘黄瑖W然,。而在美國,,正當華人社團還在商討如何推動“解雇貝克爾運動”以抗議其辱華言論之時,堪稱“華人驕傲”的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竟也遭遇了種族主義言論攻擊,,親民主黨的婦女選舉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凱西?格魯伯稱“趙小蘭不是肯塔基州人,,而是亞洲人”。不過,,好像這些還不夠熱鬧,,本月初,馬來西亞新聞部前部長再努丁指責華人是該國“最大的賄賂者”,。
事實上,,不只是近幾個月,從美國吉米脫口秀的“殺光中國人”,、到西班牙電視5臺的“辱華鬧劇”,,近年來,“辱華”事件頻頻發(fā)生,。究竟是什么為其提供了生根發(fā)芽的土壤和養(yǎng)分,?
回顧歷年來被曝光的辱華事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兩類人似乎很容易成為華裔攻擊者: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演員等公眾人物和在政壇折騰的政客,。對于公眾人物而言,吸引眼球自然是其最渴求的,。這些人在鏡頭前“前赴后繼”地賣弄他們的胡言亂語,,不免有嘩眾取寵賺取曝光率之嫌。不管是將中國人稱為”支那人“的貝克爾,,還是揚言”5?12大地震是報應(yīng)“的演員莎朗?斯通,,他們顯然明白,在“中國”成為世界“關(guān)鍵詞”的當下,,在與這個國家相關(guān)的話題上做點文章,,無疑是他們不斷刷新存在感的利器。至于這樣搏來的是否是臭名罵名,,他們似乎并不在乎,。而對于某些言行無底線的政客,,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則更是家常便飯。他們打出“華人牌”的目的,,很難說不是在利用某些人羨慕嫉妒恨的陰暗心理或是對所謂“中國威脅”的擔憂,。
此外,西方媒體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并在無所不用其極地丑化,、詆毀中國。久而久之,,從政界到民間,,一種異化、變態(tài)的敵對心態(tài)油然而生,。同時,,由于國際社會對華裔群體缺乏足夠的了解,加之西方媒體無時不在對一些涉華事件進行歪曲報道,,導(dǎo)致輿論氛圍等社會環(huán)境對華人不利,。
團結(jié)起來,發(fā)出強音,,讓那些惡意中傷華裔的人員或機構(gòu)付出代價,,這是廣大海外同胞正在努力做的事,。同時也應(yīng)該看到,,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和華僑華人自身的不斷進步,那些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辱華事件已經(jīng)或正在成為歷史,,刺激國人神經(jīng)的辱華言行到了今天也已成為個案。面對一些博“出位”的公眾人物,,一味的大規(guī)??棺h,有時或許反而正中他們下懷,,而理性的“冷”處理,,有時則不失為一種超出預(yù)想的上佳選擇。
所謂“冷”處理,,并非坐視不管,。而是在冷靜的同時,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華僑華人在海外各國社會的話語權(quán),。僅以美國黑人為例,,馬丁?路德金、鮑威爾,、賴斯,、奧巴馬等杰出黑人代表政治地位的提升,,無不大大增強了非洲族裔在美國社會的存在感。在面對不公正待遇之際,,表達憤怒雖然必要,,但充其量不過是“揚湯止沸”之舉,只有積極引領(lǐng)華裔參與政治,,讓他們走出“唐人街”,,真正融入所在國當?shù)厣鐣校拍茏屓魏斡幸饣驘o意的辱華言行失去土壤,。
可喜的是,,已有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開始在一些國家政壇嶄露頭角。相信隨著越來越多華裔議員,、華裔政治家的出現(xiàn),,那些別有用心者再企圖發(fā)出什么辱華言論,恐就要先好好掂量一下其自身的分量了,。
歧視面前,,知識、智慧和韜光養(yǎng)晦是關(guān)鍵,。提升華僑華人的自身素質(zhì)和形象,,積極融入當?shù)刂髁魃鐣脤嵙A得尊重,,是對辱華者最堅實有力的回擊,。(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