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中秋揚中華文化 海外學子邀中外朋友同賞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尋常,、溫馨的情境,,對留學生而言卻近乎奢侈。因為時差的緣故,,有的留學生和國內(nèi)的家長無法同時賞月,。每逢中秋,,這一份鄉(xiāng)愁便越發(fā)濃烈。在全國舉家團圓之時,,留學生的中秋節(jié)如何度過,?
異國中秋 揚中華文化
一些留學生在異國過中秋的同時,也在傳播中國文化,。
“在國外過中秋,,當然想家啊?!闭劶爸星?,在比利時一所大學讀研的譚軒激動地說出了內(nèi)心的鄉(xiāng)愁,“最大的感覺就是國外沒氣氛”,。為此,,她每年都會在家里辦中秋派對,邀請中外朋友們一同賞月,,感受“中秋”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氛圍,。
派對上有中國傳統(tǒng)食物餃子、月餅和烤鴨,,大家在包餃子,、品嘗美食的同時,還一起猜字謎,。
在譚軒的印象中,在國外過中秋最美好的回憶是在第一年派對上舉辦的中秋故事會,。在派對前一周,,她特地到布魯塞爾文化藝術(shù)館的東方學研究中心,從一排排鱗次櫛比的書架中找到幾本法語譯本的中國故事書,,如嫦娥奔月,、枕中記。派對上,,她請來了一名比利時男導演和一名法國女演員,,讓他們用藝術(shù)的方式、用法語將中國故事演繹出來,。在歐洲,,講故事也是一種藝術(shù),在兩名講故事的人的詮釋下,,中國傳統(tǒng)故事在異國變得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在第二年,為了增強節(jié)日氛圍,,譚軒特意向一位朋友,、中國年輕女漫畫家羅殷申請動畫短片《兔子的尾巴》的放映權(quán),,取得許可后,她在中秋派對上播放了該短片,。該短片中有月亮,、燈籠、悠揚的音樂,,意境和中秋十分契合,,讓派對更加具有中國特色。
中國學生克里斯汀(化名)就讀于美國伊州大學香檳城分校,。中秋晚會時,,除了中國學生外,克里斯汀還邀請了幾個外國朋友一起觀看晚會,,朋友們也饒有興致,。
“每逢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我都會向外國朋友介紹這些節(jié)日的來源,、風俗,。聽完我的介紹,他們張大了嘴巴:‘哇’,,顯得驚奇又向往,。”克里斯汀自豪地說道,,“他們還很喜歡我們的月餅哩,!”
惺惺相伴 同胞情更深
不少留學生的中秋節(jié)是在晚會的喧囂聲、華人同胞的溫情相伴中度過的,。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這種同胞情也顯得彌足珍貴。
自2012年到愛爾蘭留學起,,王思迪已經(jīng)在異國度過兩個中秋了,。通常情況下,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等每年都會舉辦中秋演出活動,,王思迪也常常去“湊湊熱鬧”,。但更多的時候,她會在和家人通完電話后,,去亞洲超市買幾個月餅,,和中國留學生聚在一起吃中國菜。
節(jié)日往往是大家在廚房“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克里斯汀便在中秋節(jié)當天跟小伙伴們一起做了一大桌子菜,。“醬爆茄子,、京醬肉絲,、糖醋里脊,、滑蛋蝦仁……甚至還有拔絲蘋果和烤羊肉串!中國留學生們各顯神通,,做了家鄉(xiāng)的特色菜來紓解思鄉(xiāng)之情,。喔!對了,,還有人做了冰皮月餅呢,!”
在這種惺惺相伴中,同胞間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覺中升溫,?!半m然中秋節(jié)不能和家人相聚,但是可以和很多華人在一起聊天,?!蓖跛嫉险f,“這種感覺很特殊,,一方面,,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更強了;另一方面,,華人同胞之間也更加親近,,覺得更像一家人了?!?/p>
獨在異鄉(xiāng) 思鄉(xiāng)愁更愁
孤身在外,,這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寓意著團圓的日子讓留學生們的離愁別緒更加濃郁。
“現(xiàn)在我這里跟家人有著8個小時的時差,。在國內(nèi)讀大一時,,雖然在異地,還能通過視頻跟爸爸媽媽同時賞月,,如今也做不到了。國內(nèi)圓月當空,,我這兒還是太陽高高掛,。”提到中秋,,英國伯明翰大學的胡瀟(化名)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去年中秋那一天特別想家,,想爸爸媽媽,,想爺爺奶奶。平時嘻嘻哈哈沒有覺得,,一過節(jié)所有情緒都匯聚在了一起,。中午吃飯時,,看到別人家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圍坐在一起,心里說不出的失落,?!?/p>
她說,今年中秋節(jié)又快要到了,,英國卻沒有中秋氛圍,。或許會在中秋當天跟幾個中國小伙伴一起湊一桌子飯,,簡簡單單地過節(jié),;或許干脆將這一天當做普通日子一樣按部就班地過,最多買個月餅安慰自己,?!半m說英國的月餅真是貴上天了?!?/p>
與胡瀟一樣身處英國的顏佳瑩也有同感,,她在國外上高中,如今就讀于劍橋大學,?!斑@邊月餅很貴,5英鎊一個,?!彼浀茫谥星锬翘斓哪彻?jié)課上畫了個月餅在課本上,,飽飽眼福,,“畫餅充饑”了。(林桂楨 馮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