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人參政刷新紀錄 政治冷漠正逐漸“解凍”
過去,,英國華人常被視作對政治參與不熱心的人群,,然而最近幾年來,英國華人的參政熱情卻在不斷提高,,政治冷漠正逐漸走向“解凍”,。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在即將到來的2015年英國大選中,,將有來自不同黨派的10位華裔候選人參選國會眾議院議員,,創(chuàng)下英國歷史上華人參選的新紀錄。
政治覺醒力量初顯
現(xiàn)任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媒體顧問胡沛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英國華人人口估計有50多萬,,其中有70%的華人擁有投票權,大概有35萬華人選民”,。目前,,華人已成為英國第三大少數(shù)族裔,從數(shù)量上來看,,英國華人正成長為一支具有潛力的政治力量,。
長期被視作“沉默的族群”的華裔公民,正越來越多地向主流社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2009年,,英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市長在倫敦紅橋區(qū)上任。2010年大選中,,8位華裔國會候選人同時參選在英國社會引起極大反響,。而2015年大選各政黨更是推出10位華裔候選人,可見各黨派對華人選票的關注與重視,。
在普通民眾中,,華人的政治參與也日益擴大。成立已有8年的“華人參政計劃”一直致力于推動英國華人擴大政治參與,,推動華人發(fā)聲音,。胡沛成回憶,2010年大選期間,,很多以往對政治不熱心的華人“第一次來到投票站”,,開始重視用選票為自己代言。2013年,,移民署針對華人的“歧視性執(zhí)法”引起了華人的不滿,,倫敦華人采取罷市行動向政府表達抗議,這也反映著普通華人政治意識的覺醒,。
過于碎片或成掣肘
但是,,華人真正成熟地融入英國政治舞臺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胡沛成指出:“相比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華人的政治參與程度還是比較低,,有三成選民并未登記”,。
有分析認為,目前英國華人社群碎片化程度比較高,,比起其他少數(shù)族裔更缺乏凝聚力,。這,或許是制約著華人政治參與的重要因素,。
英國華人的來源地比較復雜,,既有早期香港移民的后代,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還有不少東南亞地區(qū)和臺灣地區(qū)的移民,。華人社群內(nèi)部往往形成分散的小圈子,橫向聯(lián)系較弱,。華人之間語言溝通的困難也加劇了社群內(nèi)部的文化隔膜,,更使華人的凝聚力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在英國,,華人居住較為分散,分布在眾多選區(qū)中,,選票難以集中形成力量,。胡沛成舉例說,2010年大選中,,許多華人雖然想要為華裔候選人投票,,卻由于居住在不同的選區(qū)而沒法把選票集中起來。結果華裔候選人雖然獲得了相當多選票,,卻依然同其他候選人存在巨大差距,。
此外,華人家庭的職業(yè)選擇,、華人對英國公民身份的政治認同等,,都影響著華人的政治參與和參政熱情。 在人口總量上,,華人本就不占有優(yōu)勢,,而這種內(nèi)部的缺乏團結,則制約著英國華人政治力量的整合,,結果造成華人的發(fā)聲零碎而無力,。
加強合作融入主流
一張選票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千千萬萬張選票的力量則十分可觀。長期以來,,政治上的“沉默”使華人處于失語的地位,,在英國社會缺少話語權。正是因為如此,,“華人參政計劃”堅持推動華人走進政治,,運用手中的選票,發(fā)出屬于華人自己的聲音,。
讓主流社會關注并照顧到華人社群的合理訴求,,是每個華人的共同利益。正是在這種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打破華人內(nèi)部不同圈子之間的藩籬才能夠成為可能,。胡沛成認為,“雖然英國華人來自許多不同的地區(qū),,對政治參與的關注程度也不同,,但是很重要的是,華人之間存在的這些共同利益,,會促使不同地區(qū)的華人加強合作,,一起向政府發(fā)出屬于我們?nèi)A人的聲音?!?/p>
更進一步,推動華人不僅僅關注有關自身的議題,,而且更多地加入到主流社會關心的問題中去,,將更好地發(fā)揮出華人社群的政治潛力。胡沛成稱,,“讓政府更多地聽到華人的聲音,,政府才會知道如何來關心和照顧華人選民的利益”,同時,,“華人積極地參與英國的主流公共事務”,,會培養(yǎng)出華人對主流社會的關心與認同,也將改變英國社會對華人社群的傳統(tǒng)認知,。
胡沛成相信,,通過積極地發(fā)聲,華人將從政治上的邊緣走進主流,,“華人將不再是‘沉默的族群’,,而是實實在在地成為英國社會的一分子”。(李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