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錄取率下滑 美國社會淡定看待國際學生涌入
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競爭激烈,,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難以完全消除,,這恐怕是全世界的普遍現(xiàn)象,。美國作為高等教育的大國,、強國,此類問題有其自身特點,,相關應對和改革措施頗值得深入研究和適當參考,。
激烈:美國的好大學也是“獨木橋”
近幾年來,美國一流高校的本科生錄取率一路走低,。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數(shù)據繼續(xù)呈下滑趨勢,,像著名的8所常青藤高校中,就有6所的本科錄取率較去年下降,。不少名校的本科錄取率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例如哈佛大學只有5.2%。也就是說,,在自認為已達到了哈佛大學入學標準,、進而遞交入學申請的人當中,,只有大約二十分之一的人會被錄取,,可見競爭之激烈。
這樣的數(shù)據既令人驚訝,,又在意料之中,。說令人驚訝,是因為近年來美國名校的本科錄取率下降得確實太猛了些,。11年前,,常青藤高校的本科錄取率都高于10%,,到今年就只剩兩家還能如此了。如果說10年前進美國一流名校讀本科是從擁堵的街道擠出一條路來的話,,那么現(xiàn)在真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這一趨勢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其原因很簡單也很明顯——那就是申報這些學校的人數(shù)在逐年增加,,而學校的錄取計劃保持穩(wěn)定,,錄取率自然就變小了。美國國內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需求的增長當然是主要原因,,但國際學生的大量涌入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2004~2005學年到2014~2015學年,美國高校國際學生數(shù)量從56.5萬人增加到97.5萬人,,占全體學生比例從3.3%增加到4.8%,。在綜合排名靠前的研究型高校以及在研究生當中,這個比例還要高得多,。其中,,中國學生的表現(xiàn)極為搶眼。2009~2010學年,,在美高校的中國大陸籍學生人數(shù)為12.76萬人,,其中本科生占32.3%,研究生占52.1%,;到2014~2015學年,,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30.4萬人,其中本科生占41%,,研究生占39.6%,。不但整體數(shù)量增長迅猛,而且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本科生成為留學隊伍的主體,。從這些數(shù)據看,說國際學生“搶”了部分美國本土學生的教育資源,,加劇了美國好大學難進的現(xiàn)象,,恐怕不完全是無稽之談。
淡定:美國社會對國際學生涌入的反應
那么,,美國社會對此是如何看待和應對的呢,?就我的觀察而言,總體是淡定的,。不淡定的聲音也有,,比如《波士頓商報》曾抱怨說,波士頓地區(qū)的留學生增長速度超出全美平均水平一倍,一些高校的本地學生比例下降了約五分之一,,主要外來增長源就是中國學生云云,。
但是總的來說,美國社會對高校外來生源增長的現(xiàn)象反應并不激烈,。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教育人士,基本保持平和,、理性甚至歡迎的態(tài)度,。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條原因:
第一,美國高等教育的總體適齡人口在下降,。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9月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兩年間,美國高校錄取學生人數(shù)一共減少了約93萬人,,是自大蕭條時代以來高校錄取人數(shù)減少幅度最大的一段時期,。所以不少高校,特別是適齡人口減少比較多的地區(qū)的高校以及不太知名的高校,,實際上正面臨著生源危機,。對這些地區(qū)、這類高校而言,,外來學生的增多不但不會擠占教育資源,,反而可以促進教育發(fā)展。這一點,,即便《波士頓商報》的那篇文章也部分承認,。
第二,美國教育資源豐富,,選擇余地大,,兜底能力強。從就業(yè)導向,、注重技能培訓的社區(qū)學院,,到實力不俗、性價比頗高的州立大學,,再到以通識教育和精英培養(yǎng)為理念的文理學院,,直至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學生可選擇的余地比較大,。常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地區(qū)性高校,,通過服務地方,與地方經濟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得學生就業(yè)情況甚佳,,在名校的眼皮子底下辦得有聲有色。
第三,,國際學生與美國本土學生就讀的層次和學科重合度比較有限,,在某些領域甚至互補性很強。在本科層次,,美國一流高校給國際學生的名額多年來波動很小,,對本土學生沒有形成大的沖擊;在研究生層次,,2013年7月有一項統(tǒng)計表明,,國際學生占美高校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以電氣工程專業(yè)為最高,,達70%,,個別學校甚至超過90%;其次為計算機科學,,達63%,;工業(yè)工程專業(yè)居第三,為60.4%,。此外,,化學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和經濟學等學科比例也都超過50%,。但是,這些學科大多不是特別受美國本土學生青睞,,國際學生的到來還提高了這些學科的競爭力和發(fā)展?jié)摿Α?/p>
第四,,美國民眾的高等教育觀總體較務實理性,對名校光環(huán)相對不那么膜拜,。美國高校的實際入學率,,即已錄取者中最后來校就讀的比例很能說明問題。這一數(shù)據超過70%的,,全美屈指可數(shù),,即便高居榜首的哈佛大學也只有80%出頭。換言之,,在接到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人中,,有約五分之一之眾沒有去就讀!這在其他很多國家的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但這正是美國務實,、獨立、不盲從的民族性格的體現(xiàn),,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面對國際學生蜂擁而入,,美國本土民眾卻并無特別強烈的權益受損感,。
第五,美國高等教育界推崇開放平等的理念,。從歷史上來看,,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到今天這般領先世界的地位,與其不斷接受,、吸收外來優(yōu)秀人才密切相關,。2013年7月,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出臺了一份報告,,認為國際學生的加入提升了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質量,,有助于所在高校吸引一流學者,進而令美國本土學生也受益,,并且建議采取措施吸引這些國際學生畢業(yè)后留美,。報告作者甚至批評美國政府“在不該讓誰進入美國的問題上花了太多時間,而在該讓誰進入美國的問題上花了太少時間”,。
透明:美國促進教育公平的兩招
近些年來,,美國各界在保障弱勢群體教育權益,促進教育公平方面作了不小努力,。下面兩個案例或許有啟發(fā)意義,,其共同特點是促進了教育資源的透明化。
一個案例是拓展教育信息的獲得渠道,,這是由政府主導的,。全美數(shù)千所高校,各自的教學質量,、經濟負擔,、獎助學條件、畢業(yè)前景等情況究竟如何,,不同背景出身的人了解程度有天壤之別,。美國大學理事會曾有研究顯示,美國絕大多數(shù)貧困家庭的高中畢業(yè)生即便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也沒有向高水平院校遞交入學申請,。
能否實現(xiàn)高校信息全面、準確,、無差別的覆蓋,?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政府的強力介入使這個看似天方夜譚的目標有了實現(xiàn)可能。2015年9月12日,,美國白宮辦公室宣布,,正式推出名為“大學計分卡”的網站,為學生及家長提供高校信息服務,。該網站設計簡明實用,,由美國聯(lián)邦教育部負責運營,,配有搜索工具,可幫助用戶對各校進行比較,。用戶可在搜索工具中輸入學費,、畢業(yè)率、畢業(yè)生平均收入等不同條件,,點擊搜索鍵后即可獲得符合條件的學校名單。奧巴馬總統(tǒng)對該網站的開通給予了高度評價,,稱“美國人民現(xiàn)在可以獲知每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可靠數(shù)據”,。
另一個案例是拓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替代渠道,這是由企業(yè)和高校發(fā)動并主導的,,表現(xiàn)為“慕課”的興起,。“慕課”即“大型網絡公開課程”,,以其全開放,、無學費或低學費、有證書(大多為非正式學分證書)等特點產生著驚人的影響力,,沖擊了全世界的教育,,例如印度僅2013學年開學之際就有5萬多人報名參加哈佛大學的慕課。
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慕課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個是在擴大教育受眾方面無與倫比的力量。2014年調查數(shù)據顯示,,雖然慕課的平均課業(yè)完成率甚低,,但由于其基數(shù)極大,所以學成者的絕對數(shù)量仍相當龐大,。未學成者中,,完全荒廢的也只是少數(shù),多少有所收獲,。我曾參加賓夕法尼亞大學菲爾雷斯教授主講的關于慕課的討論會,,親見親聞他開設的慕課《古典詩歌》的學員中,既有旨在彌補人文積淀不足缺憾的生物專業(yè)研究生,,也有矢志熱愛文學卻無接受正規(guī)教育機會的低收入家庭婦女,;既有阿富汗的女學生,也有自閉癥患者,。
慕課的另一個特點是在拓寬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渠道方面的巨大潛力,。在edX的2014年年度報告中有調查指出,其學成者中,,比例最大的人群是26歲以下,、已獲得學士學位者,。聯(lián)系我國實際,大批在高考中未能進入如意高校,,而又有心繼續(xù)深造的學子,,不正是慕課的最佳人選嗎?如果我國的高水平高校能夠通過慕課將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則可為其他層次高校中有目標,、有毅力、有基礎的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在更高起點和更公平環(huán)境下參與考研或者以其他形式嘗試第二次機會,,我國專業(yè)人才的選擇面可得以拓寬。保障教育公平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持續(xù)的過程,,如果能將慕課在研究生教育的選拔機制中加以善用,就相當于在高考之后設了第二道保障教育公平的調節(jié)閥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