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種植互贈瓜果 "蔬果外交"打破美華人院墻隔閡
中國僑網(wǎng)12月16日電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但凡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很少躲得開一大特色生活方式——享受孤獨,。熱情吵鬧的集體舞陣營,;晨起耍太極的中年團;街邊,、燈影下擺出的對弈攤子;電話響起,,大半夜招出的一堆喝酒宵夜的吃貨們,。又或微信群里道聲“約嗎?”,,半個多小時后,,發(fā)現(xiàn)在城市某個角落的咖啡屋戶外小桌邊,已圍起衣衫時尚的文藝青年,,享受午后陽光下扯白的時光……一幕幕熟悉的畫面都必隨著起飛的航班,,被遠遠甩在千萬里之外的故土。歡迎來到洛杉磯,,撲面而來的除了藍天白云清新空氣,,更有深藏其中的“孤獨”。
比起中國一個個住宅小區(qū)的人來人往,,洛杉磯獨門獨院的居民區(qū)難見人影,,只能通過車庫前停靠的車輛大致判斷主人是否在家,。在深受地理環(huán)境和語言限制的異國他鄉(xiāng),,如何敲開鄰里的房門,打破院墻的隔閡,,互通有無,?除了逢年節(jié)的聚會,華人們自有其它的交流智慧:采摘后院作物,,互贈果蔬,。再有心的,互相交流傳授水果后期加工經(jīng)驗,,這一切我們應(yīng)該稱之為“蔬果外交”,。
“約嗎?檸檬熟了,,盡管摘盡管拿,?!?/p>
在中國咱們約吃喝,在洛杉磯約摘,。在華裔后院文化里,,這缺水、種植的煩惱有時比不上收獲季煩惱多,。果子越小煩惱越多,,不僅很需要和朋友們分享,還可以和動物們搞好關(guān)系,。
Tan老師帕沙迪納市的家中后院有一棵前屋主留下的大檸檬樹,,每到收獲季節(jié),密密匝匝的黃檸檬爬滿樹,,“太多了,,摘不完,摘下來又吃不完,。都能天天用檸檬汁泡澡了,。”開始時,,Tan老師打電話通知朋友們有空就來摘,,慢慢熟悉了,到季節(jié)就有朋友打電話問,,“能過來摘檸檬了嗎,?”于是朋友們帶著家人一起登門,孩子們摘果子玩,,大人們喝茶聊聊天,,寵物們則在院子撒歡兒。
遠在洛杉磯北部,,荒漠高原地帶的幾戶華裔家庭同樣是種植愛好者,。高原比山下更缺水,作物也略不同,,他們種棗樹,、仙人掌?!拔覀冊鹤颖壬较麓?,太陽更猛,水一澆上很快曬干,。最好上面搭棚,,下面鋪上水管道,,安置淋水設(shè)置,灌溉時水被地表的牛糞護住,,不會滲入土壤深處,,種植的作物才能始終保持合適的濕度?!?/p>
張家的大棗樹是附近一帶最出名的,。到秋季,張先生一家?guī)卓谌硕颊煌隄M樹的小棗,?!把埮笥褌儊砑遥呎叧?,又脆又甜,。實在摘不完的,也正好留給小鳥一些,。”張?zhí)f,,“這小鳥兒們很聰明,,棗子沒熟的時候,一只都不飛過來,,看到有鳥兒來了,,我們也知道棗子一定非常甜了?!?/p>
今年的采摘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這留在樹上的,都是給小鳥的美食,。撥開一層層的枝葉一一查看,,確實有些意思,小小的果子幾乎每個都被小鳥啄了一口或兩口,,個別已吃得露出半個小棗核,,包括那些在枝葉中藏得很深的果實無一漏網(wǎng)。
除了互贈,,加工也是一門好玩的生活功夫,,有心的主婦們閑來相約著一起探討水果的“初加工”。做柿餅,、果醬,、還有“涼拌水果”。
趙婆婆擅長種植,“我們種的西紅柿吃不完,,送給好朋友,,他們比較之下告訴我,說我們的西紅柿又沙又甜,,超市的西紅柿和我們的沒辦法比,。西紅柿每年都能消耗完,水果有些頭疼,,柿子,、枇杷這些,周圍鄰居送了幾家還沒送完,,又吃不完,,挺發(fā)愁的?!?/p>
柿子晾曬完畢,,準備烘干。如果太濕就拿去烘,,老人家說,,“費電!“(美國《僑報》/趙婆婆提供)
趙婆婆周圍鄰里們沒有華人,,但鄰居們都很熟悉,,附近墨西哥裔小朋友都能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大聲叫“趙婆婆好,趙婆婆好……”老人開心得不得了,,“我有時教孩子們說幾句簡單的中文,。”
因為要鉆研一些水果加工法,,趙婆婆經(jīng)朋友介紹又認識了李女士,,她擅長做柿餅,。“她教我先把硬柿子切片,,放在太陽下曬,,大約陽光充足的情況下,要幾天曬干,,之后放到烤箱里烘干,,比市場上賣又好吃又干凈。我們還試著把甜度高的水果去皮去核兒,,打爛做果醬,。有位臺灣的太太不知道在水果中拌入了什么臺灣人經(jīng)常使用的調(diào)味粉,做的‘涼拌番石榴’特別特別好吃,。其實大家就是玩唄,。”(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