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華人畫家沈嘉蔚:讓我的畫說歷史
中新網(wǎng)悉尼11月8日電 題:澳大利亞華人畫家沈嘉蔚:讓我的畫說歷史
記者 陶社蘭
每月的第一個周日,是位于悉尼南部海濱邦定納“畫家村”的開放日,。11月5日,,一個陰雨天,,華人畫家沈嘉蔚的畫室仍有50多人到訪。一面墻上,,大型歷史人物畫《兄弟鬩于墻》格外醒目,。這是他剛剛增補完成的。他說,,作為人物肖像和歷史畫家,,我希望用我的畫作,展現(xiàn)國家的歷史和個人的故事,。
這些年,,沈嘉蔚受官方委托為澳大利亞多位政要畫過肖像,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shù)館,、澳大利亞國家肖像館、澳大利亞國會大廈等機構(gòu)收藏,,早已經(jīng)功成名就,。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位大師,,完全是自學(xué)成才,。
1955年,沈嘉蔚進入浙江嘉興的一所小學(xué)學(xué)習(xí),。課堂上,,一邊聽著老師講課,,一邊“不可遏制地亂涂亂畫”,課本的空白處,,畫滿了他在書上和電影里看到的蘇聯(lián)紅軍,。那個年代,那個地方,,沒有人能教他,。但他心里,早已經(jīng)打定主意,,將來要做一名專業(yè)畫家,。
為了這個目標(biāo),沈嘉蔚買來相關(guān)書籍,,不停地學(xué),,不斷地畫,甚至為了得到畫畫的機會,,主動要求支邊到黑龍江兵團工作,。一路走來,他幸運地遇到不少支持他的人,,成就了他,。
一個偶然的機會,沈嘉蔚登上邊防部隊的瞭望臺,,忽然腦中靈光一閃,,于是就有了他那幅成名之作《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1974年,,這幅油畫入選慶祝建國25周年的全國美展,,獲得好評。
然而并沒有改變什么,,無論所在的單位如何變動,,沈嘉蔚依然畫著自己的畫,努力讓自己達到專業(yè)的水準(zhǔn),。1989年,,一個契機來到他的面前,他抓住了,,到了澳大利亞,。
“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到國外看看,,尤其是作為一位油畫畫家,。油畫的根在西方,能到西方國家看原作,,這是許多中國油畫家必須補的一課,。”沈嘉蔚說,。
口袋里只有45美元,,銀行里欠著6000澳元,沈嘉蔚到了悉尼,。最初的日子,,他在達令港給游人畫像,賺取生活費,。別人畫一張像用10分鐘,,他要用1個小時,是因為他太認真,。他說:“我們在行內(nèi)很講究說手不能畫壞了,,不能隨便畫,畫得油頭滑腦的,,畫格就上不去了,,無法進一步提升,淪落為畫匠,。所以,,我把每一張畫都作為習(xí)作來畫?!?/p>
這一畫就是3年,,畫了至少5000張肖像。半年,,還清了欠款,。在畫畫的過程中,他與人交談,,了解他們的經(jīng)歷,,英文也提高了不少,為他今天在肖像畫上的成就,,打下扎實的功底,。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極少數(shù)把肖像畫視為主流藝術(shù)的國家,1921年誕生了一個肖像畫賽事“阿基鮑爾獎”,。從1993年開始,,沈嘉蔚就參加這個大賽,是最早入圍的華裔畫家,,并連續(xù)7年入圍,。
有一次,沈嘉蔚在新南威爾士美術(shù)館門口,,被一位曾被他在達令港畫過肖像畫的觀眾認出來了,,問他:“你的畫在這里展出嗎,?”沈嘉蔚說:“是啊?!蹦俏挥^眾立刻變得肅然起敬,。
入圍阿基鮑爾獎不久,沈嘉蔚得了一個歷史畫大獎,,但是他發(fā)現(xiàn)評論界并未給予太多好評,。幾番思考,他意識到,,自己的技法很純熟,,但思路需要轉(zhuǎn)變。兩種文化,,必定有差異,。于是,他潛下心來“惡補”,,了解什么是現(xiàn)代藝術(shù),,什么是后現(xiàn)代藝術(shù),并在其后的創(chuàng)作中加以嘗試,。事實證明,,這條路是成功的,他逐漸奠定了在澳大利亞肖像畫界的地位,,國立肖像館的館長開始找到他請他為一些重要人物畫像,。至今,澳大利亞國立肖像藝術(shù)館陳列了他的三張肖像,,其中之一是丹麥王妃瑪麗的肖像畫,。
丹麥王妃瑪麗是澳大利亞人。2005年,,瑪麗王妃出嫁后第一次回澳大利亞,,在悉尼給沈嘉蔚3個小時。只用了一個半小時,,沈嘉蔚就畫好了王妃的頭像,。王妃一看,非常喜歡,。沈嘉蔚笑言,,這得益于當(dāng)年達令港練下的功夫。
20年前,,沈嘉蔚和同為畫家的妻子王蘭,,搬到“畫家村”潛心作畫。他的畫室,堆滿了各種書籍,、畫板,、畫布,以及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他正在畫的一幅肖像,,是為澳大利亞總督科斯格羅夫畫國會肖像。他剛剛完成了大型歷史人物畫《兄弟鬩于墻》,,全長33米、460個歷史人物,,再現(xiàn)了1936年中國革命的那段歷史,。
沈嘉蔚說:“作品中的每個人物都有來源,我都知道他們的故事,。如果觀眾看到這些畫時,,也能看出他們的故事和歷史,這就是人物肖像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