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華報人陳華岳新著《一千個意見》出版喚起共同記憶
中新社馬尼拉10月21日電 題:菲華報人陳華岳新著《一千個意見》出版喚起共同記憶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10月20日,,馬尼拉OASIS酒店會議廳,,86歲的菲律賓《世界日報》社社長、菲華著名評論家陳華岳,在菲律賓僑中學院老同學,、如今的生活伴侶趙瑞桂陪伴下,,為百萬字新著《一千個意見》舉行發(fā)表會,。
數(shù)百位菲華社會文化界人士追隨著陳華岳的文字,,回望風起云涌的大時代。
這本769頁的精裝著作分為社論,、看時局,、隨筆、作序/講話四部分,,涵蓋了陳華岳先生從1988年至2013年,,25年間筆耕不輟的主要作品。
趙瑞桂為陳華岳的新書作序、校對,。當天,,她在致辭中說:“熱愛祖(籍)國,醉心中華文化,,是《一千個意見》作者一生中的最大兩個亮點,。”
1942年,,日軍占領菲律賓時期,,少年陳華岳即參加“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派送《華僑導報》,;菲律賓僑中學院畢業(yè)在外省執(zhí)教4年后,,他回到馬尼拉出任《華僑商報》外勤記者,。1962年,,法律系畢業(yè)及政府考試及格,陳華岳轉而為執(zhí)業(yè)律師20年,。期間,,在菲華僑領吳永源的領導下,參與創(chuàng)立“菲華聯(lián)誼會”,,創(chuàng)辦《聯(lián)誼周刊》,。1982年,《聯(lián)誼周刊》演進為《世界日報》,,陳華岳回歸報業(yè),,初任總經(jīng)理,后升為社長,。1990年,,《世界日報》開辟“看時局”專欄,陳華岳以“適之”為筆名,,每周一篇,,一寫20年,一年52篇,,廿載一千多篇,。
趙瑞桂在序中寫道:這一千多篇文字,站在現(xiàn)在的時間點上,,大部分已是明日黃花,,處于沒有能力使時光倒流,又不愿意看到被時間淹沒的矛盾中,,作者只有寄望這一百多萬字的文章還有它的余熱,,而這份余熱得以擴散和傳播……
菲華評論人江樺在《世界日報》發(fā)表新書評論指出:陳華岳是一位人生經(jīng)歷豐富而壯麗的成功菲華報人,更是菲律賓華文報史上唯一一位出身執(zhí)業(yè)律師的主筆。他的文章都不是急就章,,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千錘百煉,再加上他精諳法律,,能及時洞見所注意問題中的法理及其影響的深遠,,是以,他的研究意見與研究成果,,都受到菲華社會以及相關機構的重視,。
菲律賓中正學院校長潘露莉為這本書著迷。她說:我們這一代人對整本書陳述的人和事件,,熟悉又陌生,,尤其那些對與菲華社會密切相關的事件評論,對菲律賓政壇的探討等……這是一本研究菲華歷史,、菲華社會,、菲華報紙不可不看的書。
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前院長章士芳博士,,致辭感謝陳華岳先生的《一千個意見》,,再造了一個風起云涌時代的共同記憶,以及與這段記憶同在的一腔熱血,、一片赤誠,。
86歲的陳華岳致辭,首先引用英國詩人蘭德的詩句:“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彼D而又說: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古迪納夫已97歲,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活到98歲……這些老科學家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輕易放松生活,。未來即使我們的肉體分開,精神還可以互動,,還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