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疫情之下,跨國戀遇文化差異產(chǎn)生摩擦
中國僑網(wǎng)3月30日電 據(jù)《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歐時大參”消息,,日前,,而立之年的法國人Architruc戴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口罩,這個口罩不是普通醫(yī)用外科口罩,,而是一個由他六個月大的寶寶提供材料,,中國岳母提供技術制成的“應急尿不濕口罩”,與他結發(fā)三年的中國妻子糯米,,教會了他“口罩”這個新的中文詞匯,。
獨一無二的尿不濕口罩為Architruc帶來了不少的關注,辦公室的同事拿他打趣,,但是作為唯一需要每天搭乘公共交通的家庭成員,,他相信“雖然自己健康,,但家中還有老人孩子,既然這場疾病有可能波及全法,,自己就要做好最基本的防護,。”
不久之后,,糯米買到了口罩,,“應急尿不濕口罩”完成使命,這個中法家庭中的“口罩難”得到了解決,,但對于另一對中法情侶桃子和Melon來說,,他們的運氣明顯要差一些。
早在1月25日,,桃子就曾去樓下的藥店購買口罩,,當時她對疫情的了解全部來自國內(nèi)的父母,“父母叫我減少出門,,最好有機會囤一點口罩”,。無奈的是,樓下藥店的口罩當時已經(jīng)售罄,,春節(jié)聚會期間,,桃子雖然得到了一個醫(yī)用口罩,但卻難解兩人的口罩之需,。
新冠疫情中,,口罩成為東西方文化一個新的碰撞點,東方文化中口罩是保護健康人免于被病人感染的“防疫盾牌”,,西方文化中的口罩則是避免病人傳染健康人的“阻毒大閘”,,在這場以口罩為切入點的東西方防疫文化爭辯中,幾乎每一個中法家庭都是參與者,。
“有道理的事情他完全聽我的”
“你的意見很重要”
在戴上“尿不濕口罩”前,,Architruc也曾犯過嘀咕,思考這樣的防疫措施是否有一點點太夸張了,,但在糯米展示中國疫情的真實情況后,,之前的顧慮不復存在,用糯米自己的話說,,“他被說服了”,。
采取怎樣的防疫措施,是文化背景不同的中法家庭中一道無法逃避的坎,,記者曾聽一位與十多戶中法家庭來往頻繁的朋友透露,很多中法家庭因為疫情摩擦不斷,。
“聽到他們說要離婚了什么的,,吵架、離婚很多,反正中法家庭因為這個事情上的摩擦不是一點,?!?/p>
當記者問到二人是否也曾因防疫產(chǎn)生摩擦時,糯米平靜地說:“沒有,,一點都沒有,,因為有道理的事情他完全聽我的?!?/p>
在中國有過三年工作經(jīng)歷,,了解并認可中國文化的Architruc看來,想要做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伴侶避免摩擦,,首先擁有海納百川的精神肯定有好處,,這對于家庭中的雙方都是一樣,“如果雙方都不具備,,很快就會被困局中,。”
采訪中,,記者曾開玩笑說糯米在防疫工作中決定了所有的事情,,Architruc望向自己的妻子,接著很認真地說:“當然,,你的意見很重要,。”
“沒有過度防疫”
“不要干涉對方如何想”
桃子和Melon在疫情期間也沒有因如何防疫產(chǎn)生矛盾,,不過,,他們的故事卻與糯米和Architruc不太一樣。
在桃子的印象中,,自己在疫情期間雖然比平時“多買一袋米或一瓶醬油”作為儲存,,但沒有像朋友做出“半夜開車出去買20袋米”一類的過度防疫措施,是避開摩擦的重要一環(huán),,“他很有包容心,,我自己反應也不是很大,所以即使有意見不合,,但還是可以互相包容,。”
在Melon看來,,避免在疫情期間發(fā)生摩擦,,一方面兩個人要多為互相著想,另一方面只要對方“不要影響到我,,怎樣防疫都可以”,。
“情侶雙方,,不要干涉對方如何想,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互相去做對的事情,不要影響對方,,只要在不影響自己原則的基礎上,,對方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p>
在采訪中,,桃子和Melon在“互相了解對方文化對避免摩擦是否有用?”這個問題上持不同看法,,桃子認為這樣做“是有用的,,互相了解可以避免糾紛”,但Melon認為,,疫情期間兩人之間沒有產(chǎn)生摩擦,,“完全是因為個性,而不是文化”,,雖然個性存在區(qū)別,,但都不會刺激對方,不會太過干涉對方,。
(應受訪者要求,,糯米、Architruc,、桃子,、Melon均為化名)
(馬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