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裔女子莫名收還款賬單 不得不防
中國僑網1月16日電 題:因為這件事,,紐約華裔女子莫名收還款賬單,!不得不防,!
據說,,“買買買”的感覺很不錯!
但如果要你為陌生人的“買買買”買單,,會是什么感受,?
最近,,紐約一名華裔女子就攤上了這等鬧心事兒,,無辜欠下一筆1870美元的債務,,還遭追討!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紐約布魯克林賓臣墟一名21歲的華裔女子成為身份盜竊案件受害者,,有人利用她的身份資料,申請了三張信用卡四處購物,,于是無辜欠債,。目前,警方正在通緝匪徒,。
該女子在報警時稱,,她于最近接到三張未曾申請過的信用卡賬單,,在聯(lián)絡有關發(fā)卡公司時被告知,有人確實利用了她的社會安全號碼等個人資料申請了這些信用卡,。
經調查發(fā)現,,匪徒可能是一名華裔男子,。記錄顯示,,他盜用女子的身份資料時,提供了一個含有中文名字的電郵,,也提供了一個手機號碼,。
就憑借這看似簡單的信息,匪徒就輕松實現了“我刷卡,,你買單”的愿望,。
都是個人信息被不法之徒利用惹的禍!
其實不只是這一樁,,海外華僑華人因個人信息遭泄露或被盜用,,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的事件并不鮮見。
此前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紐約華裔女子張女士因電郵被盜用,,致客戶損失數千美元。
張女士在一家地產管理公司工作,,因為長期和房東合作,,經常需要用郵件交換一些與資金有關的重要信息。
一日,,她通過郵件告訴顧客需支付一筆費用,,并且附上銀行帳戶號碼。
隨后她將手機放置在一旁繼續(xù)工作,,卻突然發(fā)現手機屏幕燈亮起來,,且正在自動發(fā)送郵件。待她查看郵件內容嚇了一跳,,竟和自己幾分鐘前發(fā)送的郵件內容基本一致,,只不過銀行帳戶號碼出現改動。
好在,,張女士及時發(fā)現,,并立即致電提醒對方不要轉賬,避免了對方的經濟損失,。
張女士表示此次自己郵件被盜并非首次,,之前同樣是通過郵件告訴房屋買賣客戶,需要支付一筆費用至指定賬戶,,結果指定賬戶長時間沒有收到款項,,而對方卻表示已按郵件內容發(fā)送至另外賬戶,。
張女士在查看郵件后才發(fā)現他人盜竊其郵件,發(fā)出了一封一模一樣的郵件,,但卻更改了銀行賬戶信息,。
因個人信息被泄露而遭遇電信等詐騙的案件也時常見諸報端。
借助獲取的個人信息,,不法之徒常常借用聽起來令人信任的稱呼,,通過詐騙電話、發(fā)送信息等,,令當事者“信以為真”,;或者冒充當事人身份行騙。
留學生小王就曾因社交媒體賬號泄露讓家人遭受損失,。
2018年3月,,小王的家人收到了其社交媒體賬號發(fā)出的求助信息,當時家人很是著急,,也未加求證,,隨即轉賬,被騙共計四萬元人民幣,。
此前還有在美華人因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注冊不雅視頻網站,事件曝光后,,涉事華人無辜躺槍,,自身名譽嚴重受損。
由此可見,,個人信息安全無小事兒,。如若不注意,個人的金錢和名譽都可能會因信息泄露而受損,。
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信息泄露?
注意:
一,、提高信息安全意識,,經常清理遺留個人信息,以及上網瀏覽痕跡,。網絡時代,,瀏覽器在記錄上網痕跡的同時,也會共享相關隱私,,一定要對上網痕跡作出及時清理,。
二、使用社交工具要留意,盡量避免個人信息的標注,,在社交平臺少曬身份證件,、機票等容易泄露信息的照片;若曬,,一定要遮擋關鍵信息,。
三、不用非正規(guī)網站或APP,,不要隨意填寫調查問卷或投票,,謹慎選擇點擊免費領取禮物等各種鏈接。
四,、保護好隱私資料,,各種復印件、快遞單,、各種賬單等無用單據要做好銷毀,勿亂丟亂放,。
五,、安裝手機軟件時,慎重選擇“允許”,。社交賬號等密碼要定期更換,,密碼設置上,安全系數要高,。
六,、謹慎使用公共電腦及公共WiFi。
當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若一旦發(fā)現個人信息遭泄露,,應立即報警或訴諸法律途徑,,以及時止損!
(素材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美國《星島日報》、美國《世界日報》等,;編輯:馬秀秀,;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