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游付小費 不妨入鄉(xiāng)隨俗
中國僑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道,,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人出境旅游,,其中去西方國家旅游常面臨的一個困擾,,就是給服務員付小費的問題。
網民“Shabby-P”稱,,小費其實是指在比如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yè)中,,顧客額外給服務人員金錢以表示對服務人員優(yōu)質服務的一種表示感謝的報酬形式。據說最早起源于十八世紀的英國倫敦,,在當時的酒店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個標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的碗,,意思是保證服務迅速。只要顧客將金錢投入到碗里,,就可以得到酒店服務人員快速貼心的服務,。
其實在中國古代就有了小費這個說法,不過那時候準確來說是叫“打賞”,,在客棧里丟下錢幣大方地對小二說“不用找了”,或是街頭賣藝的藝人表演完畢后圍觀群眾打賞藝人,,這些都是小費的雛形,。
網民“人在旅途”表示,赴海外旅行,,享受服務到底要不要給小費呢,?其實這是由你所到達的國家決定的,不同國家情況不一樣,。一些國家和中國相似,,是反感小費的,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在這類國家旅游的時候就不必擔心小費的問題,。而到達一些小費制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該給小費還是要給的,。
網民“浪淘沙”則指出,,任何國家的政府人員收取小費都是不應該的,這種情況游客不應該給,??赡芎芏嗳俗钍煜さ木褪窃谠侥虾jP過境時,有一種要在護照里夾一張10元人民幣作為小費以便順利過境的說法,,這種做法是不應該的,,最好不要助長這種不好的風氣,只要自己的證件資料齊全,,是不怕過不了境的,。
對不少出境旅游的中國人來說,,付小費都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其一,,這導致價格不清,。美歐國家通常會把消費稅在價格外單列,加上單列的小費后,,加起來可能比基礎價格多1/3,。其二,增加了顧客的計算任務,。10%或許好算,,15%是多少,許多人會犯暈,,無基礎價格做參考的場合就更是如此,。其三,意味著要隨身帶零錢(除非你不介意給大額小費),,這在支付手段電子化的今天,,尤其顯得麻煩。其四,,如果購買的服務不盡如人意,,卻還要照常支付小費,不怎么令人好受,。
這是因為:當小費成了主流做法乃至普遍慣例,,一方面意味著這成為顧客必然的開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服務員的這一塊收入相對固定化,,他們的雇主會相應削減這一部分的工資(同時也省了相應的社會保險費用),。比如,美國法律計算服務員工資標準時,,就把小費當作明收入而非暗收入,。
換言之,小費制度是把顧客應該支付給商家的費用分成了大小兩塊,,小塊部分不再從商家那邊轉一手,,而是直接給了服務員。因此,,你若不給小費,,等于直接減少了服務員的正常收入而非額外收入,他們不是少了一份驚喜,,而是多了一份憤怒,。若沒給小費,別說服務員會露出失望的表情,,就算當場追出門來索要,,或第二天的服務出現了瑕疵,,也不用太吃驚。
所以,,在一些美歐國家,,只要是接受了他人一定的個性化服務的地方,一般都要給小費,,除非是麥當勞,、服務柜臺、簡單交接,、公共交通等流水線化,、動作規(guī)程化的地方。長期下來,,雖然付小費會產生前述的麻煩,,但也可以講有了“強制互動”的作用。畢竟,,給小費只是社會規(guī)范而非法律規(guī)則,倘若服務員的表現實在差勁,,顧客會按照低標準支付甚至拒付,。所以要付小費的地方,總體上服務水準尚可,,或許不無緣由,。
總之,給付小費雖然令多數中國人不習慣,,也沒有必要在中國實行這個制度,,但出境旅游不妨入鄉(xiāng)隨俗,支付一些小費,,感受一下海外服務業(yè)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