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類節(jié)目火爆熒屏 能否“復興漢字”引熱議
近年來,,《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漢字聽寫類節(jié)目火熱電視熒屏,。這些節(jié)目以其文化內核,再加上娛樂包裝,,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隨著節(jié)目的持續(xù),爭議之聲也四起,。
電視節(jié)目能否承擔起“復興漢字”的重任,?“漢字失寫”是否意味著漢字危機的到來?怎樣客觀認識漢字的變化和發(fā)展,?這些都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媒體并不能根本解決“提筆忘字”
當下,人們對“漢字失寫癥”的擔憂越來越多,。很多人認為,,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人們快速進入“鍵盤時代”,,書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
“認為漢字書寫上出現的問題是信息技術運用所導致的,這是不全面的,,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技術的發(fā)展,不但影響了漢字的書寫,,還影響了印歐語系等表音體系文字的書寫,?!闭Z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巨齡表示,。他解釋,,“漢字失寫癥”并不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罪過。漢字是表意體系文字,,當人們習慣在鍵盤上使用拼音來拼寫它時,,對于它形體的記憶慢慢就淡化了,而這種淡化,,是由于漢字的固有特點造成的,。它比表音體系的文字失寫現象相對要明顯,這更加引起國人的關注,。“事實上,,表音體系的文字,,也同樣存在失寫問題,只是我們對此知之或感之不那么強烈,?!?/p>
“文字的發(fā)展,絕對敵不過信息技術科學的發(fā)展,?!睆埦摭g認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文字書寫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必然要出現的,。我們能夠做的,,也只是盡量減少信息技術對文字書寫功能的不利影響的程度,而絕對不可能徹底消除這種影響,,更不能因此放棄和阻止信息技術的使用,。信息技術會不斷發(fā)展,正如文字在發(fā)展一樣,。然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最終依靠的是科學技術,,文字的發(fā)展,、進化必須適應新技術的發(fā)展,如果不適應,,文字必然遭到淘汰,。
因此張巨齡強調,文字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必須同向而行,。漢字和表音體系文字不同,,表音體系很快適應了信息技術,,所以得到了優(yōu)先發(fā)展的機會,而漢字及時跟進,,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所以信息技術沒有罪過。但是,,如果漢字不發(fā)展,,計算機里就不會出現漢字,那么漢字就失去了使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那些沒有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漢字,,也就會被淘汰。
而正當人們苦于思考如何應對“漢字失寫癥”之時,,漢字聽寫類節(jié)目出現了,,它把提醒人們“提筆忘字”作為節(jié)目設立的初衷,迅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
“一個電視節(jié)目能夠引起人們普遍重視漢字的書寫,,已經可以說是功德無量了?!睆埦摭g指出,,媒體對于引起人們注重漢字的書寫,確實起到一個喚起的作用,,但是媒體不是研究機構,,也不是專業(yè)的負責部門和機構,它并不能根本解決“提筆忘字”,。
漢字里有“文化”,,但不是“文化”的全部
“我的一位老同學,一個中文系老大學生,,曾是一家出版社的副總編輯,,一輩子和文字打交道,起初是《漢字聽寫大會》的忠實觀眾,,覺得很有意思,,現在卻不怎么看了。因為,,他覺得,,漢字真的太難了,有些字連他都寫不出來了,,因此興致就漸漸淡下來了,。”對此,,張巨齡深有感慨,。
“這些節(jié)目的設立者,,言必‘去古籍里復活文字’,說是‘從古籍中找回我們民族的精華’,。我想,,這樣的說法有些過于攀高,或者說是,,把媒體的作用看得太高了,。”對于所謂“漢字節(jié)目”就是要復興“死字”,,在其中尋找“民族性”和“文化性”的論調,,張巨齡有自己的看法?!皾h字當然有文化,,但是漢字不是我們文化的全部”,漢字既有文化內涵的特殊性,,又有工具功能的共同性,,文化是其特性,工具性,、符號性是共性,。既然是工具,,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那就越省時、越省力,、越簡單越好,。
“然而,僅僅為了省時省力,,就隨意簡化,,完全改變了漢字的形體,那就碰觸了漢字的文化內涵,,就要出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漢字類節(jié)目宣揚‘要挖掘民族精華,,重視漢字文化’,是有可取之處的,?!钡牵瑥埦摭g認為,,還應該對漢字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叭绻凑宅F在的思路繼續(xù)下去,說是‘焐熱’死去的字,,以‘挖掘民族精華’和‘復興’古籍里的‘漢字’,,回歸古漢字,進而認為漢字的形體一點都動不得,,甚至使人無意中碰撞了與整理和簡化漢字相關的語文政策,、法規(guī),那就需要警惕了,。我甚至在想,,對于那些評委專家而言,這些字是他們事前‘尋摘古語’或是在《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里找出來的,,是為了‘憋’他人準備的,。如果請‘專家’也到成人組挨‘憋’,怕是也免不了有‘零’成績的,。這樣,,就失去了作為節(jié)目喚起人們重視漢字書寫的作用?!?/p>
采訪中,,張巨齡反問記者:“節(jié)目發(fā)展到使應賽者都面面相覷,發(fā)展到使人感到漢字的艱難已超出了他們平常想象的程度了,,那人們還有興趣,,甚至有信心去學嗎?”在他看來,,“這樣的狀態(tài),,實際上已經走向喚起人民注重漢字書寫這一初衷的反面。如此發(fā)展下去,,怕是不但外國人不敢學習漢字,,恐怕中國人自己也會對祖國文字的學習產生畏難心理?!?/p>
漢字沒有死亡,,不存在起死回生的問題
時下,一些漢字聽寫類節(jié)目為了推廣節(jié)目中出現的冷僻字,,甚至發(fā)起了所謂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每周精選推出一個“冰封詞匯”,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絡廣泛傳播,。有網友批評,這樣的宣傳只會讓節(jié)目走進死胡同。然而,,節(jié)目的主辦方卻似乎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淘汰了我們優(yōu)美詞語的也許是一個錯誤的時代。一輩子也見不到的字詞也許是一輩子的遺憾,?!倍啻伪硎舅麄兊睦硐刖褪且獜团d漢字,要從古籍古字里找尋民族文化精華,。
“我覺得這些解釋有些牽強,,‘從古籍里復活文字’的作用,是媒體擔當不起的,。因為,,它太宏偉和龐大了。如果一個文字真的死了,,就沒有辦法復活,,即使媒體強行復活了它,人們也不可能使用它,?!睆埦摭g表示。同時,,這種所謂“復興漢字”的提法,,是不準確的和不科學的,因為作為一個整體,,漢字沒有死亡,,不存在起死回生的問題,我們每天還在使用,,漢字的書寫,,只是出現了一些發(fā)展中的問題,,遠遠沒有到形成“危機”的程度,。
相反的,他強調,,對于漢字而言,,目前的任務不是所謂的“復興”,而是仍然要強調規(guī)范,,強調不濫造胡寫,,強調使之不斷適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宣傳重視漢字的書寫,,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才能健康、有效,才能獲得人們心悅誠服,、發(fā)自肺腑的歡迎,。
“漢字之多,浩如煙海,,有6萬,,甚至8萬多個。這當中,,除了音,、義確切的,也還有不少讀不出音,,甚至是音,、義均未詳的。你說它是死了還是冬眠了呢,?想要強行把它‘復興’‘焐熱’,,是‘興’也不會‘復’,‘焐’也不會‘熱’的,。那這所謂‘從漢字里找出民族文化精髓’,,又怎么做得到呢?”
為此,,張巨齡建議,,漢字聽寫節(jié)目應該圍繞著不久前公布的8105個《通用規(guī)范漢字》,或在其基礎上稍擴大一些的范圍來進行,,以便“賽有所用”,、“賽而可用”,讓人們喜聞樂見,。
珍重漢字,,需要官方、媒體,、民間組織和學界等的合力
針對當前應該怎樣解決漢字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張巨齡認為,漢字最終引起人們的重視,,不是媒體倡導就能奏效的事情,,媒體只能起到意識喚起的作用,喚起的對象不只是普通大眾,,還應該包括相關專家,、學者和全體語文實際工作者,也包括有關負責機構及其責任者,。
“就我國的特點來講,,漢字書寫和運用,要真正引起重視,需要有一個自上而下的架構和動作,。比如,,建國初期,曾掀起過全民學習語文的熱潮,,媒體確實起到了喚起與推動的作用,。”他介紹說,,1951年6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為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健康而斗爭》的社論,,同時,該報開始連載呂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的《語法修辭講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學語文的運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
“只有一個系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架構和動作,,才能真正使得對漢語、漢字珍重的意識,,在人們心中挺直地樹立起來,,使之成為個人學習和工作中的一種自覺意識和行動”。在他看來,,媒體在喚起人們相關意識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應該予以充分肯定。此外,,還需要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官方機構,、民間組織和學界真正重視并行動起來。(吳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