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翻譯家11次來華進修中文 翻譯古漢語促交流
《論語》《詩經(jīng)》《戰(zhàn)國策》《道德經(jīng)》……這些艱深的古文典籍讓很多中國人都“望而卻步”,可在遙遠的埃及,有人卻把它們翻譯成了阿拉伯語,,為那里的讀者打開了一座中國古典文化的寶庫,。
他就是現(xiàn)年56歲的埃及人穆赫辛·法爾賈尼,。這位長期致力于中國文學研究的翻譯家將大量中國典籍,、小說推介至阿拉伯世界,,用辛勤的筆觸刻畫著他的中國夢,。
1977年,,埃及恢復了停辦多年的漢語教學,。原計劃志愿填報開羅大學文物學專業(yè)的法爾賈尼,在得知消息后毅然改換了專業(yè),,最終被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錄取,,成為該系重開后首批學生。
“我雖然對古埃及文化很感興趣,,但兒時讀過一本美國記者的東方游記,,這埋下了我對中國的強烈好奇心?!狈栙Z尼打趣道,,自己以研究中國古文化的方式彌補了沒能探索古埃及文化的遺憾。
“都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狈柤幽嵴f,“除了書寫和發(fā)音困難,,中文的方言也和阿拉伯語一樣繁多,。”從1987年起,,他先后11次來中國進修中文,,其間還在北京語言大學攻讀博士兩年,中文水平不斷提升,。
畢業(yè)后,,法爾賈尼選擇了更為艱辛的古漢語翻譯道路,夢想著將這些人類文化的瑰寶惠及阿拉伯人民,。20多年里,,他翻譯和創(chuàng)作了20多本中文典籍和研究專著,填補了埃及知識界在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空白,。
法爾賈尼說,,翻譯文言文是個巨大挑戰(zhàn),往往需要花費精力弄清語義,,翻譯過程業(yè)離不開中國朋友們的熱情幫助,。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是他經(jīng)常拜訪的地方,中心主任,、中國駐埃及文化參贊陳冬云便是法爾賈尼的“老師”之一,。
在這位老朋友眼中,,法爾賈尼是個對中文古籍近乎癡迷的學究,也是埃及為數(shù)不多的對中國及其文化有深入見解的“中國通”,。
過去幾十年,,法爾賈尼始終懷著傳播中國古文化的夢。近年來,,他將一部分精力轉(zhuǎn)向了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推介,。
“許多阿拉伯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連一些知識分子對當今中國的巨大變革也不清楚,?!彼f,中國作家莫言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阿拉伯世界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興趣越來越濃,,他希望借助莫言作品的號召力,拓展阿拉伯社會對中國的認知,。
懷著這樣的夢想,,法爾賈尼開始翻譯莫言的作品。他發(fā)現(xiàn),,莫言小說中那個充滿魔幻色彩的高密鄉(xiāng),,竟讓自己尋回了久違的鄉(xiāng)土情懷。同樣的農(nóng)村成長經(jīng)歷,,讓他在莫言筆下看到了一個并不陌生的世界,。
上世紀60年代末,埃及和以色列發(fā)生戰(zhàn)爭,,年幼的法爾賈尼隨家人從紅海邊的伊斯梅利亞遷至埃及東北部的法尤姆村莊,,在那里度過了少年時光。
相似的鄉(xiāng)土氣息,,同樣對土地滿心熱愛的農(nóng)民,,讓法爾賈尼深深感受到中埃兩國文化的融通所在。
“埃及和中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很多城里人都來自鄉(xiāng)村,,城市依偎在鄉(xiāng)村的懷抱?!狈栙Z尼就這份對鄉(xiāng)土的依戀與莫言本人進行了交流,,得到了莫言熱情回應,后者還通過郵件對法爾賈尼的翻譯給予不少建議,。
2015年,,由法爾加尼翻譯的莫言小說《牛》《夢境與雜種》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圖書推介平臺迪拜書展上獲得熱烈反響,,埃及文化部也對他的翻譯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
“三人行,,必有我?guī)??!狈栙Z尼用孔子的古語表達著自己重視和中國同行們交流互鑒的心情。在中國作協(xié)的牽線下,,他和阿來,、劉震云等中國作家進行了交流,并計劃接下來翻譯他們的作品,。
由于在介紹中國,、翻譯中國圖書和促進中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法爾賈尼于2013年獲得由中國政府頒發(fā)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阿拉伯人,。
法爾賈尼告訴記者,今后他有一個更大的中國夢,,那就是中埃,、中阿關(guān)系更加緊密,中阿文學家,、藝術(shù)家能進一步增進交流,,共同推進中阿文化的繁榮和互通。
“我愿意做尼羅河中的一個小湍流,?!狈栙Z尼如是說。埃及文學常常用母親河尼羅河來比喻美好事業(yè),,他希望有更多人為中埃文學長河的奔流激蕩貢獻力量,。
現(xiàn)任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法爾賈尼正帶領(lǐng)自己的學生投身到中國文學翻譯和中國文化傳播事業(yè)中。他說,,如今埃及已有10余所院校開設中文專業(yè),,這與當初僅1個院系、11名畢業(yè)生的情況相比,,著實令人欣喜,。
2016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埃及,,并和埃方共同開啟文化年活動,。法爾賈尼說,文化年里將舉行包括中埃翻譯工作室,、中埃圖書翻譯出版在內(nèi)的豐富文化活動,,中埃文化交流迎來了新的春天。
“兩國文化只有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在人類文明的長河里滌蕩出更絢麗的浪花,?!狈栙Z尼說。(鄭一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