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坊雖去家風(fēng)傳 探尋江門新會尚志街背后的家族往事
原標(biāo)題:新會尚志街 小街背后的家族往事
傳奇江門
地名檔案
11月14日,,“大地恩情”江門地名文化圖片展巡展在江門市工人文化宮啟動,。圭峰山,、浮石村,、梁啟超故居……一個個飽含豐富歷史文化底蘊(yùn)的江門地名,,吸引了前來參觀的市民,。
“地名不僅是一個標(biāo)志,,更是一種文化,,是歷史的見證,?!苯T市民政局地名科負(fù)責(zé)人表示,豐富的歷史文化使江門的不少地名帶有嶺南、僑鄉(xiāng)等特色,,透過地名,,市民可以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和變遷,增強(qiáng)歸屬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為了發(fā)掘江門地名背后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知道江門歷史文化,,本報自本周起特推出江門地名故事專題,。
在江門市新會區(qū)會城街道有一條尚志街,長不過200余米,,這里的建筑多建于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街道窄小,房屋老舊,,在眾多街道中,,它顯得很普通,毫不起眼,。
然而,,當(dāng)你走進(jìn)這條街道,了解到它的來歷和變遷后,,你會對它肅然起敬,。因為在這條小街的背后,是一個家族的輝煌往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嚴(yán)建廣
曾是祠堂一條街
“尚志街在歷史上并不叫街,也不僅僅是這條有些狹窄并不長的小街巷,?!苯T市新會區(qū)地名文化專家林福杰告訴記者,歷史上尚志街一帶叫尚書坊,,附近曾有一個“祠堂街”,。尚書坊原為當(dāng)?shù)睾巫濯毦拥囊淮笃用駞^(qū),何氏的祖先何熊祥曾是明朝官拜吏部尚書,,統(tǒng)攬過六部,,是古代出自新會的唯一一位尚書?!鞍疵鞒贫纫?guī)定,,凡三品以上官員必須進(jìn)城居住,于是在告老還鄉(xiāng)后,,何熊祥就從家鄉(xiāng)遷入有城墻保護(hù)的會城城池內(nèi),。他選擇了城中心的南興街,,買下南門莫氏的連片土地,,營造尚書坊府第,。后經(jīng)幾代的發(fā)展,這里就成了尚書坊,?!?/p>
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年,,在今天的尚志街一帶,,有何氏的祖祠——文懿祖家廟(今實驗小學(xué)內(nèi)),這座家廟一連三進(jìn),,每進(jìn)五間,,左右巡廊、甬道,、佾臺,,后樓奎閣一座,橫過五間,。另后園地一段,,前面魚塘一口,塘基東西共六閘,。此外,,這里還有其他6座祠堂,從知政中路往尚志街?jǐn)?shù)起,,依次為祀十七世文若的“評事祠”,、祀文起的“行取祠”“誥封祠”(文化館舊址)、祀文玉的“司寇祠”(原新會縣人民法院舊址),、祀文茲的“紹箕祠”(現(xiàn)財政局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分局址),、紹箕祠后面的“儒林祠”。這些祠堂坐北向南排列于坊內(nèi),,蔚為大觀,。此外,在東邊今東方紅中學(xué)這一邊,,還有文懿太保祠,,又俗稱“太保府”。
何氏家族曾盛極一時
記者了解到,,在舊時的江門市新會區(qū)會城流行一句俗諺:“何,、劉、許,、莫,,沒人敢戮,;戮親給何柴落?!?/p>
林福杰告訴記者,,這句俗諺前半句寫了會城的四大家族,其中,,最大的是尚書里的“何”姓,,然后是五顯沖的“劉”姓、南邊塘的“許”姓,、南門頭的“莫”姓,。而諺語中的“戮”是用手肘撞,“戮親”是廣東方言,,意思是用力去撞,。“何柴”指做燃料用的硬柴,,“落”是用力敲打,,“何柴落”就是用何柴打?!斑@句俗諺說明當(dāng)時會城四大家族的封建勢力很大,,無人敢碰他一下?!?/p>
何熊祥的第十七世孫何先生告訴記者,,根據(jù)祖輩記載,何熊祥祖籍新會何村(今江門市新會區(qū)司前鎮(zhèn)河村),,生于晚明的隆慶元年(1567年),,為當(dāng)?shù)睾巫迨馈:涡芟樵?0多歲時考中舉人,,后入朝為官,,他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后來做了“御史”,,又升“吏部尚書”。又因當(dāng)時有幾個尚書職位空缺,,在未有新任到職之前,,均由何熊祥暫行兼署,故有“六部尚書何熊祥”之雅稱,。
記者了解到,,尚書坊原來在街的出入兩端也立有牌坊,后又在不遠(yuǎn)處的大新街古巷口立“三世尚書坊”石牌坊,。據(jù)清康熙《新會縣志》記載,,崇禎十三年(1640年),,“為贈尚書何昂,封尚書何上新,,太子太保,、南京吏部尚書何熊祥建”?!鞍凑辗饨〞r代實行的‘封典’制度,,皇帝給予官員本身和其妻及祖先以榮典,,將官員的官位官階封贈給妻子,、父母、祖父母,。其中七品以上官可封贈父母,,三品以上官還封贈祖父母。受封贈的,,在生的稱‘封’,,已故的稱‘贈’,給官員本身的稱‘授’,。尚書何熊祥是一品官,,因此父母、祖父母均獲得封贈,。受封贈時,,父親何上新在生,因此是‘封尚書’,,祖父何昂已故,,因此是‘贈尚書’?!绷指=苷f,,“因此‘三世尚書’并不是說何氏三代都做了尚書?!?/p>
舊坊雖去家風(fēng)傳
昨天,,記者在尚志街看到,它是一條長不過200余米的小巷,。因為街道上有一所小學(xué),,在上學(xué)、放學(xué)的時候這里來了許多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顯得有些擁擠,。
而在尚志街的兩側(cè),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這里的房屋編號也是以尚志街為標(biāo)識,。但建筑多是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所建,,已經(jīng)見不到祠堂的蹤影,也沒有了尚書坊的印跡,。
林福杰告訴記者,,在舊時會城,有幾個叫“××坊”的街巷(里坊),,如“金紫坊”“仁壽坊”“百歲坊”“尚書坊”“恤刑坊”“進(jìn)士坊”“繡衣坊”等,。這些“坊”不同于行政區(qū)域的“坊”(宋代沿襲至清代,新會城分為三坊:源清坊,、宣化坊,、禮義坊),而是牌坊,?!啊袝弧窃谏蟼€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改稱為‘尚志街’的,盡管其隨著歲月的變遷已成為記憶,,但尚書坊何族的良好家風(fēng)卻一直延續(xù)了下來,。”
身為何熊祥的第十七世孫的何先生表示,,“思己著人,,問心無愧”“厚德載福,和氣致祥”……自己一直記得流傳下來的家訓(xùn),?!白嫔暇褪窍M覀兡軌蛱锰谜⒌驼{(diào)做人,,即使有了成就和身份地位,,也不能高調(diào),而我們后人大多做到了這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