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德化:百年僑厝的新生
百年僑厝的新生
萬代輝
一座近百年的華僑古厝,,白墻黑瓦矗立于佛嶺村山間,,像一位老者,,品味著歲月的滄桑,。如今,它重修后換上時尚的民宿外裝,,顯得莊重典雅,。村中的一些老建筑——公社會場、宗祠,、祖厝等,,也在沉睡中被喚醒。游人穿梭在交錯的田埂上,,欣喜地望著久違的豐收在望的稻田,。留守的村民則穿上保潔,、安保等字樣的工作服,上班去了,。這,,就是德化國寶鄉(xiāng)振興鄉(xiāng)村旅游的蛻變。
華僑古厝成了民宿,,民宿帶來人流,,也帶動了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銷售。舊物走向新生,,稼穡似乎沒了往昔之艱,全面脫貧的村民怡然自得,。民宿前是遍植格?;ǖ暮庸龋┵p花和游玩,。游人走入農(nóng)家,,體驗他們的日常生活,或享受其提供的特色接待,。紅酒雞,、全豬宴、糯米糍,、筍葉粽等鄉(xiāng)土餐品,,滿足了舌尖上的綠色味蕾。
佛嶺,,因舊官道上有石似佛而得名,。村中的這座華僑古厝名曰“福美堂”,是20世紀20年代愛國華僑葉乃矧興建,,為傳統(tǒng)閩南二進二層土木建筑,,硬山卷棚屋頂、燕尾脊,,室內(nèi)以穿斗式木作為主,,占地兩畝。
葉乃矧,,生于晚清,,十三歲隨親戚漂洋過海謀生,后自創(chuàng)“福美牌”橡膠致富,;捐辦了國寶南陽小學,,設獎學基金。1938年抗戰(zhàn)爆發(fā),,廈門等地有大批難童流離失所,。葉乃矧聞訊回國,,于1939年4月創(chuàng)辦德化縣鳳林慈兒院,由此蜚聲中外,。
在早期的山村,,福美堂的建筑風格和規(guī)模可稱得上大戶人家,,歷經(jīng)近百年時光,,瓜瓞綿綿。后來由于沒人居住,,疏于打理,,房子老舊破損。兩年前借助鄉(xiāng)村旅游的振興,,它被村里征用并引入社會資金,,改造為兩層洋樓。葉氏后人每年不僅有租金收益,,連一輩子與田地打交道的孫媳婦周琴蓮,、葉玉梅妯娌,也成為在民宿上班的保潔員,。
對于留守的農(nóng)民來說,,這份幸福來得不是太遲,鄉(xiāng)村振興帶給他們的美好生活正拉開大幕,。
一座百年古厝,,見證了一位愛國華僑的桑梓情懷,也見證葉氏四代人的山區(qū)生活?,F(xiàn)作為第四代孫的葉望懷是名專職司機,,他說:“現(xiàn)在我們這支直系的內(nèi)外子孫有上百號人,有三代人都是在這里成家的,。原來房子雖有二十多間,,但在貧窮的年代,祖輩父輩們也是艱苦度日,。直到21世紀德化‘大城關’戰(zhàn)略加快實施,,我們這一代連同孩子才陸續(xù)進城生活?!?/p>
佛嶺村支書周鄭雪明說:“福美堂的子孫們還是很響應鄉(xiāng)村工作的?,F(xiàn)在每年到佛嶺來的人不少,去年冬天,,菜地里芥菜和白蘿卜都被‘搶光’,。變化真的很大!”
如今,,佛嶺被確定為全國美麗鄉(xiāng)村創(chuàng)建試點村,,并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一座山村以嶄新的姿態(tài)每年吸引許多游人到訪,舊厝被喚醒,,山水被喚醒,。
每逢空閑時間,葉望懷就會回到佛嶺,,除了看望父母,,他還養(yǎng)上十多箱蜜蜂。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一座百年僑厝,從興盛到中落,、從重修到繁榮,,見證了子孫們從鄉(xiāng)下到進城,又回到民宿的重新出發(fā),。四代人的命運,在一座僑厝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一個農(nóng)村新貌,僅是“脫貧小康”的縮影,,但它描繪出了新時代美好村莊的斑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