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探訪汕頭僑批文物館
中新社汕頭1月10日電 題:探訪汕頭僑批文物館
中新社記者李怡青
位于廣東汕頭小公園開埠區(qū)的汕頭僑批文物館最近被中國僑聯(lián)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作為中國內地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已成為汕頭“新網(wǎng)紅”地,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記者10日走訪汕頭僑批文物館,,了解潮汕僑胞心系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xiāng)建設的歷史,。
僑批,,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及后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中國、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是贍養(yǎng)親人和稟報平安的一種“銀信合封”,,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下半葉長期流行在海外華僑華人的僑居地與東南沿海僑鄉(xiāng)之間,流傳時間長達150多年,。
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汕頭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介紹,該館創(chuàng)建于2004年4月,,館藏約12萬封僑批,。他說,僑批文物館通過搜集,、整理,、展覽大量僑批文物,揭示了僑批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見證了潮汕人分布在東南亞的廣泛性,,彰顯誠實守信、艱苦奮斗,、勇于開拓,、心系桑梓的僑批文化。
記者在館內看到,,“寫批”“揀批”“送批”“批來了”4組雕塑,,具體、生動地再現(xiàn)了僑批的產(chǎn)生,、從水客到批館的嬗變和僑批業(yè)的運作過程,。
僑批文物館展出的一封封僑批向人們述說著一個個故事,僑批中在“收信人”之上和結尾處均加蓋上“如意”“順吉”“佳音”等吉祥印章,,既是向家人報平安,,也包含著向家里寄批的善始善終之意。
館內還展示了以前送僑批用的市籃,、批袋,、水布、紙雨傘等文物和許多因僑批衍生而來的潮汕歌謠文化,。
汕頭市民蔡曉璇10日對記者說:“小時候經(jīng)常聽過番的潮汕歌謠,,對‘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條浴布去過番……’印象很深,長大了深知華僑漂洋過海去海外打拼的不容易,?!彼f,此次她專程帶小孩來參觀僑批文物館,,讓孩子們了解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潮汕僑批文化。
汕頭是全國著名僑鄉(xiāng),,目前在海外的潮汕籍鄉(xiāng)親有1000多萬人,,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大量的僑批文物,,記載百多年間海外潮汕人的奮斗歷程與思鄉(xiāng)之情,,是海內外潮汕人的共同歷史記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