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搶救,、修繕改造 福州蓋山鎮(zhèn)一百年老宅重現芳華
福州市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一座建于1920年的老宅,風雨侵蝕,,日漸破敗,,政府民間合力搶救,,修繕改造,活化利用,,重現芳華——
百年古厝心遠廬的蝶變
本報記者 段金柱 吳旭濤 通訊員 王光華 陳儀
紅磚古厝,、院士祖宅,歷經百年滄桑,,危樓蝶變重生,。14日,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郭宅村的心遠廬,,在百年“誕辰”之際,,完成了整修、布展,,以“郭宅博物館”的新姿重新對外開放,,成為福州古厝搶救和活化利用的一個樣板。
這里,,有我國汽車工程領域首位院士郭孔輝的成長經歷,,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福州籍郭姓烈士的愛國情懷,有“五四”先驅郭夢良和妻子,、民國才女廬隱的愛情故事,,還寄托著馬來西亞著名僑領郭鶴年對祖籍地的鄉(xiāng)愁。
一位巨賈 一位院士
毗鄰福州南二環(huán)路的郭宅村,,高樓林立之下,,有一處古樸的紅磚建筑,鬧中取靜,,已矗立整整百年,。這就是心遠廬,。
1917年,郭氏后人郭欽榮從馬來西亞回國,,歷經三年多時間,,建成這座宅子。他從陶淵明詩作“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中得到靈感,,取名“心遠廬”,。
心遠廬別具濃郁的東南亞風情,葫蘆狀的大門格外醒目,,這是郭欽榮按照他在馬來西亞的宅邸復制的,。
穿過大門,主樓前的花園里,,有兩棵百年荔枝樹和龍眼樹,。其后便是兩層紅色磚木結構的南洋風格建筑,占地面積825平方米,。
門楣上“郭宅博物館”五個字,,由郭鶴年題寫。
“郭氏家族人丁興旺,,不少人下南洋經商,,其中包括郭鶴年的父親郭欽鑑,郭欽鑑出生在郭宅,,16歲赴馬來西亞,。”郭宅祠堂理事會理事郭孔祥介紹,,郭鶴年對心遠廬的修繕非常關注,。“在郭宅博物館,,以及心遠廬旁的六和亭,,我們都能看到郭鶴年修身、齊家,、愛國,,成為‘香格里拉之父’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還有他的母親鄭格如女士‘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母’的諄諄教誨,。”他說,故鄉(xiāng)情懷使然,,郭鶴年不但為郭宅博物館題寫?zhàn)^名,,還為家鄉(xiāng)倉山捐資助學。
郭宅不僅走出了華人巨賈,,還培育了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5年7月,郭欽榮之孫,、郭鶴年的堂侄郭孔輝出生在心遠廬,。少年時,他在郭宅中心小學學習,,1953年考入清華大學,,后任吉林大學教授。郭孔輝是我國汽車領域的著名專家,,在汽車系統動力學及其相關領域造詣精深。1994年5月,,郭孔輝當選為我國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汽車工程領域的第一位院士。
合力搶救 蝶變重生
歷經百年滄桑,,命運多舛的心遠廬因維護不力日漸破敗,,屋外甚至堆滿了垃圾。
對此,,郭氏族人很心疼,。“我們也想修繕改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郭鶴年、郭孔輝等鄉(xiāng)賢也很關心這座老宅的命運,,曾多次表達了支持修繕的意愿,。”郭宅村書記郭可樞說,。
2018年,,隨著福州城市建設提速,倉山區(qū)將郭宅村整村進行舊屋區(qū)改造,。此時,,心遠廬被鑒定為C級危房。寄托著鄉(xiāng)愁和家族文化傳承的心遠廬何去何從,,牽動著郭氏族人的心,。他們迫切地表示,郭宅村拆遷后,希望能“留下郭宅人的鄉(xiāng)愁”,。
凝聚了共識,,行動提速。倉山區(qū)有關部門,、蓋山鎮(zhèn)與郭宅村村民,、郭氏在外族人一起,用實際行動留住郭宅文化,、留住郭宅人的鄉(xiāng)愁,。
當時,郭宅村掛牌保護的古厝共38處,,多是明清時期的土木建筑,。很快,蓋山鎮(zhèn)向福州市名城委申請啟動應急搶修工程,。
郭孔輝院士為了心遠廬的修繕,,花費不少心血,他回憶了老宅原來的樣子,,還專門為修復工程畫了圖紙,。
“在危房改造的同時,我們就在考慮老宅改造之后用做什么,。在與郭宅村村民充分溝通之后,,我們決定將心遠廬建設成郭宅博物館?!鄙w山鎮(zhèn)黨委書記楊倫武說,。
2020年10月,博物館修繕完成,,又進行緊鑼密鼓的展陳布局,。
得知這一消息,郭鶴年題寫了博物館館名——這是年近百歲的郭鶴年少有的題詞,。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編寫了博物館展陳的前言,。
去年年底,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公布了郭宅歷史建筑組團及周邊地塊控規(guī)調整方案意見,。郭宅歷史建筑組團成為這一片區(qū)的公共核心,。福州市名城委確定,包括遷建的古厝在內,,郭宅村將集中保護近50座古厝,。
由此,郭宅村的歷史風貌得以保留,,郭宅的歷史故事將繼續(xù)講述下去,。
活化利用傳承文化
經過精心打磨,,“千年文化融于一厝”的郭宅博物館14日喜迎訪客?!跋鄠鞅彼谓≡?960年),,郭子儀的第九代嫡孫郭華從長安攜家族入閩,輾轉遷移留居郭宅鄉(xiāng)繁衍至今,,本地族親有4000多戶近兩萬人,,在外的也有上萬人?!辈┪镳^負責人告訴記者,。
博物館共有8個篇章,一樓是族裔賢俊篇,,講述郭姓的起源,、郭宅村歷朝的建制沿革,展現歷代名人志士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斗打拼的故事,。二樓有文物古跡、家風家訓,、興學重教和竹編工藝等篇章,,介紹郭宅村內的30多處文物和歷史建筑、村民興學育才的故事以及郭宅非遺竹編工藝的發(fā)展史等,。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還講述了“五四”先驅郭夢良和福州才女廬隱夫婦的故事,。
“郭宅村的夢良樓也建成于1920年左右,,是純木結構大宅院。郭夢良在這里讀書成長和成家立業(yè),?!辈┪镳^負責人說,郭夢良北大畢業(yè)后,,在上海參與籌建“國立自治學院”,,后與廬隱在上海結婚。1925年他在上海逝世,,廬隱送棺回榕,,并在郭宅家中生活了8個多月。
在這里,,游人還能看到明朝嘉靖年間十八勇士抗擊倭寇抵御外侵,、黃花崗起義郭氏三烈士舍身就義,以及抗日英雄郭奇珊英勇殉國的故事,,感受這里走出的郭氏兒女一脈相承的英雄氣概,。
兩年多來,很多郭宅村的村民搬入新居,但村里古厝,、古建筑的修復和活化,,依然牽動著不少人的心。郭氏后裔,、郭宅村村民常?;卮鍏⒂^、追憶往事,,還有來自三明等地的郭氏后裔前來認祖歸宗,。
由于郭宅村以竹編聞名,倉山區(qū)因勢利導,,在郭氏祠堂建設了郭宅竹器博物館,,對郭宅竹編文化、倉山鄉(xiāng)土文化作了詳細的梳理和展陳,。這里也成為凝聚郭宅人心的地方,。
“有歷史文脈的城鎮(zhèn)化,才是高水平的城鎮(zhèn)化,。郭宅村舊貌換新顏,,同時郭宅文化也得到保護和傳承。接下來,,倉山區(qū)還將因地制宜選點建設更多村博物館,,豐富展陳方式,展現建筑歷史風貌,,盤活文化遺產,,為百姓留下美好的鄉(xiāng)愁記憶?!眰}山區(qū)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