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剪紙傳承人張敏:讓孩子們愛上傳統(tǒng)文化
河湟剪紙傳承人張敏:讓孩子們愛上傳統(tǒng)文化
【解說】2月14日,,在青海省西寧市為民居委會張敏工作室,,記者見到了河湟剪紙傳承人張敏,她正在教徒弟們創(chuàng)作豬年特色剪紙畫,。
【解說】今年52歲的張敏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料甸鄉(xiāng)鑲藍旗村的一個滿族家庭,,從5歲起開始接觸剪紙,,1982年,張敏跟隨“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姨媽一家移居青海,,并把家族剪紙的技法也一并帶到了青海,。
【同期】河湟剪紙“非遺”傳承人 張敏
來了以后就是說給鄰居,、親戚,、家里面結(jié)婚的剪個喜字,給過壽的老人剪個壽字,,這樣的話他們就經(jīng)常來討要一些作品,,這個作品也是由單純的喜字和壽字到后來就是說加一些內(nèi)容來豐富它。
【解說】為了創(chuàng)作出更出彩的剪紙作品,,張敏開始從剪紙教程中基礎的剪紙語言符號,、剪法和構(gòu)圖學起,并從馬家窯,、柳灣彩陶等遺址出土文物的紋飾上,,汲取河湟文化的特點,并把青海的好山好水,、歷史傳說,、民俗活動等豐富到剪紙的題材和創(chuàng)作中。
【同期】河湟剪紙“非遺”傳承人 張敏
我覺得剪紙就是像我們在青海這個地域生活的話,,就要表現(xiàn)咱們當?shù)氐暮愉椅幕?,因為它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也是咱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樣比方說咱們有一些民族風情,、山川河流,像柳灣彩陶,、馬家窯的遺址,,有好多的出土文物有一些符號或者是內(nèi)容,,就是在剪紙當中來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
【解說】張敏告訴記者,,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改進,,更能夠讓現(xiàn)代都市人接受剪紙這種傳統(tǒng)文化,并得以傳承,。除了在工作室教授剪紙以外,,西寧市國際村小學還專門開設剪紙?zhí)厣n堂,聘請張敏為授課教師,,10年間教授了上千名學生,。
【同期】河湟剪紙“非遺”傳承人 張敏
后來學校搞特色教學,搞傳統(tǒng)文化教學這一塊兒,,我的剪紙就派上用場了,,校長就給我給了個陣地,弄了兩個剪紙班,,一個高端班一個低端班,,每一期就是每一學期這一個班里都有60多個學生,一學期就有100多個學生,,這樣的話教了差不多有10來年,,1000多個學生有了。
【同期】國際村小學四年級學生 李應慶
以前本來就是一老喜歡動,,就是耐不住,,然后現(xiàn)在學完剪紙以后,可以控制住了,,耐性有所提高了,。
【同期】學生家長 姜育紅
我覺得他通過剪紙有的時候,他自己說,,這個地方我可以把它修改一下讓它更美一些,,我覺得對孩子來說提高了孩子一個創(chuàng)作能力。但是對我來說,,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包括我自己個性的提高我覺得都是非常有好處的,非常有意義,。
【解說】剪紙作為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是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過年期間貼的窗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剪紙逐漸傳入青海高原,。
(記者 張坤 青海西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