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馬乙四夫代表:深耕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兩會聲音】馬乙四夫代表:深耕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解說】2月26日,,記者來到青海省循化縣查汗都斯鄉(xiāng)紅光上村,。1939年至1946年,西路紅軍被俘戰(zhàn)士在此修建了鏤刻著紅軍標志的清真寺,、小學和莊廓院,。這個被“紅星照耀”的村莊里,,干凈整潔的硬化路、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太陽能路燈,、極具民族特色的紅色文化長廊,,都讓人印象深刻。
【解說】全國人大代表馬乙四夫是紅光上村的黨支部書記,。今年赴北京參加“兩會”前,,他表示要進一步依托西路紅軍在紅光上村的歷史,深耕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紅光上村黨支部書記 馬乙四夫
4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在紅光(上)村勞役了7年時間,開發(fā)了1700多畝土地,,修建了60個莊廓院,、民房、學校,、清真寺,、水車、水磨,,還有土榨油房,。沒有西路紅軍就沒有今天的紅光(上)村,紅光(上)村的精神財富都是紅軍戰(zhàn)士給我們留下來的,。
【解說】多年來,,馬乙四夫堅持為人們義務講解著西路紅軍在紅光上村生活的故事。82年前,,紅軍戰(zhàn)士幫助本地撒拉族群眾修建各類基礎設施,,在日常相處中結下了濃濃的軍民魚水情。
【現(xiàn)場聲】這個清真寺是當初紅軍戰(zhàn)士設計建造的,,上面的瓦片都是從5公里外燒制以后背過來安裝的,,把象征革命的圖案安裝在紅光清真寺大殿的屋脊上,,五角星、鐮刀,、小錘,、工農紅軍的工字,還有他們衣服上的領章,。
【解說】在紅光上村主干道旁還有一所小學,。這所名為西路軍紅軍小學的學校同樣由當年的西路軍戰(zhàn)士修建。校門設計風格與鄰近撒拉族建筑相契合,,但教學樓正上方一顆紅色五角星卻格外醒目,。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紅光上村黨支部書記 馬乙四夫
學校是在2010年(被)授旗授牌為全國的紅軍小學,2010年由蘭州軍區(qū),、青海省軍區(qū),、海東軍分區(qū)援建的學校。當初他們建學校的時候我們倡議在學校里面建一個校史館,,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我們紅光(上)村的歷史,,讓他們從小接受紅色教育,讓他們以感恩的心來回報祖國,。
【解說】如今,,紅光上村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和集革命傳統(tǒng)教育,、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紅色旅游,,既傳承了紅色文化,又帶動了鄉(xiāng)村經濟,。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紅光上村黨支部書記 馬乙四夫
我們下一步的打算是把紅軍精神和村民致富有機融合,,以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來發(fā)展紅光(上)村的經濟。已經脫貧了,,要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高質量發(fā)展上下功夫,。原來我們是輸血式的,現(xiàn)在我們一定要造血,,激發(fā)內生動力,,讓群眾積極參與,讓大家分享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
張晨 西寧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