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華人作家江嵐獲全球華文散文大賽三等獎(圖)
中國僑網(wǎng)11月21日電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文化中國·四海文馨”首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頒獎儀式20日在廣州舉行,,共有14人獲獎,,其中一等獎空缺,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優(yōu)秀獎8名。獲獎?wù)咧?,來自美國的作家,、威廉·博特森大學(xué)人文社科學(xué)院“關(guān)鍵語言研究中心”主任江嵐憑借《半甌新茗味回時》獲得三等獎。另外4名美國作家施雨與王性初,、吳嘉,、陳光獲優(yōu)秀獎。
頒獎會上還舉行了“文化中國·四海文馨”首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散文集首發(fā)式暨第二屆全球華文散文征文大賽啟動儀式,。這次大賽旨在靈根自植,,弘揚中華文化,鼓勵華文創(chuàng)作,,抒寫與母體血脈相連,、與漢語文脈相通的情懷,傳達中國與世界,、“原鄉(xiāng)”與“他鄉(xiāng)”交流對話的心聲,。
散文大賽評委會對《半甌新茗味回時》的評語是,本文圍繞“茶”運思謀篇,。這茶是神農(nóng)解毒的草,,是陸羽生命的根,也是作者生活的情,,杯里燈光亮,,壺中日月長,。談到作品獲獎時,,江嵐表示,這無疑對她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她說,,這次大賽征文的主題不錯,,以往的海外文學(xué)征文大賽的主題往往是思鄉(xiāng)、鄉(xiāng)愁,,而這次的主題格局大,、有胸懷、有容量,。
她說:“我最初寫這篇文章因為我喜歡喝茶,,后來,有越來越多在中國的朋友知道我愛喝,,于是,,有了好茶就寄給我。茶把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通過茶,,我惦記人家,人家也惦記我,,雖然我與他們相隔甚遠,,但卻感覺很近。我居住的小區(qū)只有我們一家人是中國人,。因此,,像我這樣喝茶的人也是一種另類。我們小區(qū)的女人大多數(shù)都在工作,,平時忙碌沒空聚在一起,,只有每月第一個禮拜五,大家輪流做東在家里聚會,,這種聚會大多是喝酒的,,但到我家時,我就給他們泡茶,。這在她們眼中是一種另類的雅文化,,慢慢睇,大家都愛來我們家,?!?/p>
在學(xué)校時,她也會給學(xué)生們講中國的茶文化,。他們對這種文化的仰慕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再一次的認識,,從他們的仰慕中,我也看到了中國文化的一種大美,。這種文化讓我覺得很驕傲,。
出版過短篇小說集《故事中的女人》的江嵐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時表示,,她一開始寫作,主要是寫短篇小說,,從來沒嘗試其他文體,。2005年美國《僑報》主辦了一個《五大道文學(xué)獎》征文大賽,那時是知名海外華人女作家嚴歌苓,、知名詩人北島,、知名報人董鼎山等人評獎。她投稿的散文獲得了第二名,。后來聽說北島和嚴歌苓都給了滿分,。她就覺得自己也是可以寫散文的。于是,,她開始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在她看來,《僑報》給她搭建了一個平臺,,每次,,她有了新作都會下意識先投給《僑報》。她認為,,從投稿到文章被編輯修改,、被刊登的過程,就是自己與編者的一種交流,。有了《僑報》這樣一個平臺,,她就有了堅持寫作的動力。她說:“有人認真地看我的稿子并修改,,這對我很重要,。”
對于不少海外華人提及的“鄉(xiāng)愁”話題,,江嵐則表示:鄉(xiāng)愁往往是伴隨著一種無可奈何,,一種想回而回不去的感覺。但我們這一代人,,其實沒有那么多無奈何,。如果說,海外移民像是一種“裸根移植”,,那么,,這個時期已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他們在海外已處于蓬勃生長,、開枝散葉的階段,。如今,交通便利,、回中國交流的次數(shù)也多,。鄉(xiāng)愁已經(jīng)淡化,。
在她看來,海外華人作家是立足于跨文化的交叉點上,,每天面對的是兩種異質(zhì)文化的沖擊與碰撞,。而通過文化差異的表象去追尋多元文化相生共容的可能性與支撐點是新移民文學(xué)創(chuàng)作既深且廣的場域,。如果突破狹隘的“自我”抒情敘事,,超越個體經(jīng)驗的局限,到這個深廣的場域中展現(xiàn)張揚的人性,、激越的情感與跌宕的命運,,值得每一個社會責(zé)任感的海外作家去探索,去思考,。(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