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喚不醒”中國觀眾 中韓電影合作尋新路
韓國第一批本土電影人一直在為走向國際而努力,,但在近鄰中國,,韓國電影的處境卻并不樂觀,。在中國市場,,票房最好的韓片是《晚秋》這種偏文藝類型的電影,,而不是《漢江怪物》或《盜賊同盟》這種商業(yè)片。另外,,《雪國列車》的全球化嘗試沒有預期的成功,,《大明猩》也更像是一次合作嘗試,但結(jié)果卻不夠“美好”,。究其原因,,是制作模式和演員班底易地后的水土不服。
不難看出,,《晚秋》有演員湯唯這張“中國牌”當作內(nèi)援,。《雪國列車》請了很多國際明星作外援,,其目的一目了然,。《大明猩》是韓國導演,、韓國漫畫背景,,女主角用了中國新生代演員徐嬌,特效技術(shù)也頗為優(yōu)秀,,但由于整個故事完全在中國觀眾的理解范疇以外,,譬如,中國人對棒球的背景知識一無所知,,導致影片接受度仍然不如人意,。
韓國電影人嘗試了很多種方式,試圖滲入或者介入到中國電影市場當中,,但至今沒有令人矚目的成功。其實,,早于這批人,,馮小剛已經(jīng)把韓國姜帝圭的制作班底拉到了自己的電影當中。另外,,安樂公司為了支持新導演,,把韓片《戀愛進行時》改編成了本土的《第一次》,,也陷入了陳舊老套的窠臼。
純韓國電影在中國市場,,似乎真的反響平平,,包括去年創(chuàng)造歷史票房新高的《鳴梁海戰(zhàn)》,原因很簡單,,中國觀眾不熟悉這場戰(zhàn)爭,,在韓國能喚醒觀影熱情的元素在中國很難起作用。
有鑒于此,,韓國電影大鱷CJ開始了全新的拍攝模式,。《重返20歲》有個韓國版作品《奇怪的她》,,二者源于同一個劇本,。比之生硬的引進和不得力的發(fā)行,該片在本土化方面做出了進一步嘗試,。電影虛構(gòu)了一個津京市,,其中的洋房、胡同和老年中心等元素,,中國觀眾應(yīng)該非常熟悉,。演員則是知名度較高的楊子珊、陳柏霖,、歸亞蕾和王德順,。由于韓國人在劇本上已經(jīng)把好了關(guān),中國編劇要做的,,就是在細節(jié)潤色上,,進行本土化操作。電影里出現(xiàn)了廣場舞和音樂節(jié),,并強勢植入了中國國產(chǎn)電視劇《還珠格格》,,所截取的片段正好呼應(yīng)了影片“大逆不道”的電影劇情,多重蒙太奇效果值得稱道,。
《重返20歲》的優(yōu)點在于編導想要弘揚的是對人類美好情感的肯定,。它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和解,希望人們理解老人,,也積極渲染了年輕人的追求和向往,。反觀中國電影中這種劇本類型的缺失,究其原因,,可能是離奇的返老還童設(shè)定既不符合制度,,也不符合市場,也可能是編劇們已經(jīng)不相信這類傳統(tǒng)價值觀。
不過,,我們也沒必要厚此薄彼,,韓國人翻拍了香港銀河映像的《跟蹤》,效果華麗,,就連內(nèi)地的《許三觀賣血記》也要被韓國人改編成電影,。所以,到底是中國的殼還是韓國的心,,這個問題或許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因為,中國電影市場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木衛(wèi)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