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厭精:尋味粵菜的綺羅歲月(組圖)(2)
蒸要功夫足——
荔茸香酥鴨
標準:芋茸香酥,,鴨肉香嫩帶油香
由于做工繁瑣,,“荔茸香酥鴨”在過去屬于大菜之列,。南粵宮的師傅透露,,這道菜講究酥香綿滑,因此在選芋頭時,,首選廣西荔浦芋頭或是韶關(guān)樂昌芋頭,,吃起來才夠綿粉。師傅把芋頭蒸熟后,人手搓成芋泥,,加入味料成荔茸餡,。
據(jù)大廚介紹,鴨子在處理時有兩種方式,,一是用鹵水煲熟,,二是調(diào)味后直接隔水蒸熟,令鴨肉綿軟,,南粵宮采用后者,。
鴨子蒸熟后釀入荔茸,然后放入油鍋炸,,師傅要有耐心,,不能隨便翻動,,以免破壞了鴨子的造型,,直到顏色變成金黃色,才能取出瀝油切件,。整道菜做下來,,需耗費三四個小時。
【海鮮篇】
廣東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內(nèi)陸河涌交錯,,因此在粵菜里,以河鮮,、海鮮入肴的菜式不少,,其中以“糖醋菊花魚”和“荔茸澳帶子”最為人所知。
刀功盡顯——
糖醋菊花魚
標準:外形完整如菊花,,入口酥松帶脆
粵菜還善于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常學(xué)常新,。蘇菜系中的名菜松鼠鱖魚,,飲譽大江南北,但不能上粵菜宴席,?;洸嗣麖N運用嫻熟的刀工將魚改成小菊花形,名為菊花魚,。如此一改,,能一口一塊,用筷子及刀叉食用都方便衛(wèi)生,。
“南粵宮”大廚把魚塊撈出瀝油后,,澆上酸甜汁,此時要快澆快吃,才不辜負美食,。
油炸的藝術(shù)——
荔茸澳帶子
標準:荔茸金黃,,入口松化
廣州酒家的康師傅表示,這菜道其實是從點心芋角里變化出來的,,最早期是釀河蝦,,后來才演變?yōu)楦鼮轶w面的澳洲帶子。
這道菜最考師傅的地方在于荔茸要炸得通透,,形如蜂巢,,有縷縷細絲飛起,入口松化才叫合格,。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掌控好油溫。由于每一個芋頭的粉度和含水量都會不同,,因此炸前,,師傅都要先搓一小團芋泥放入油鍋里試探一下,如果芋絲“飛”得厲害,,那就要高溫,,以免炸得太久過火;如果芋絲“飛”不起來,,就需慢火久炸,,使其炸透。
腌制考功夫——
鳳城野雞卷
標準:外表金黃松脆,,內(nèi)里香滑不油膩
“大良野雞卷”的起源傳說非常多,,有說是清末葉大良鎮(zhèn)廚師李銓所創(chuàng),也有說它是由上世紀二十年代大良躉頭宜春園董程師傅創(chuàng)制,。說來說去,,大抵和當(dāng)時物質(zhì)匱乏,故以豬肉代雞有關(guān),。由于此菜并不是以真正的雞肉制作,,所以名字才會有個“野”字。
“野雞卷”要做得好,,全在一個腌字,。最外層的肥肉,傳統(tǒng)做法是要取豬背肉那一層薄薄的肥膘,,加冰糖,、玫瑰露酒或紹酒腌制。這樣肥肉在油炸時,,才能將油脂溢出,,在表面泛起小小的金黃色芝麻點,。而內(nèi)層的瘦肉需用調(diào)好味道的梅柳肉。
炸時的油溫要控制得宜,,否則“野雞卷”會散掉或是油分過多,。有些餐廳為了方便操作,會將“野雞卷”先蒸熟,,冷卻后再切成棋子形慢火油炸,,但香氣和口感就比現(xiàn)炸遜色了。
【豬肉篇】
在牲畜類中,,最常見的食材是豬肉,,它可稱百搭食材,即可獨挑大梁,,也可作為背景大咖,,甚至還能模擬其他食材的味道。譬如“鳳城野雞卷”,。
【乳制品篇】
粵菜小炒以南番順為佳,,其中又以順德為上。而順德水牛奶在當(dāng)年名噪一時,,濃稠得可以“滴珠”和“掛杯”,,以此為原料制作的“四寶炒牛奶”極受當(dāng)時富貴人家的歡迎,。
軟炒不起焦——
四寶炒牛奶
標準:口感嫩滑,,不能起焦或油膩
傳統(tǒng)的炒牛奶,指定要用水牛奶,,而四寶指的則是火腿粒,、雞肝、欖仁和蝦仁,。
康師傅透露,,這道菜要做得好,一看牛奶與鷹粟粉,、蛋清的比例,,二是在炒制時要用軟炒。所謂軟炒,,指的是把鑊燒熱后,,倒入花生油搪鍋,然后略略離火令油溫下降,,再倒入牛奶,,按照逆時針方向用柔力去炒制,炒的時候動作要輕柔,,切忌鏟起鍋焦,。(梁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