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國志愿者眼中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有新意
初見牛彥軍,,這個來自中國吉林長春的瘦高個東北小伙兒給人的印象是熱情開朗,、簡單直爽,,跟普通人眼中的“藝術界人士”有點差距,。
在位于軍械庫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里,,牛彥軍負責的是展館看護和對藝術家作品的維護工作,。威尼斯的夏天很熱,展館內(nèi)沒有空調(diào),,臨近水邊館里蚊子多,,周末還會加班……盡管有些辛苦,他依然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思。
“中國館通過學生會招募志愿者,,我就報名參加了,,”他感到很幸運能被選中,并且經(jīng)歷了中國館一步步從無到有的過程,,有機會與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進行零距離接觸和交流,,向觀眾介紹中國的當代藝術,真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牛彥軍看來,,中國館還是“挺有新意的”。主辦方在策展和藝術家的選擇上花了不少心思,,不僅契合雙年展主題“全世界的未來”,,也突出了中國元素和特色。
在館里,,他對所有作品如數(shù)家珍,,細細地向記者介紹。吳文光和文慧的作品體現(xiàn)了當下中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藝術方式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陸揚的作品則代表了中國年輕人,與動畫,、視頻結合的創(chuàng)作模式非常新穎,,表達了年輕人對未來的向往。
“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譚盾的作品,,”牛彥軍認為,,譚盾的作品展現(xiàn)了人類最原始的狀態(tài),同時也是當下人們對原生態(tài)文化的思考和堅持的態(tài)度,。
開展至今近兩個月,,牛彥軍已利用閑暇時間把雙年展的主題館和國家館都參觀了一遍。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館內(nèi)由米莫·帕拉迪諾創(chuàng)作的雕塑作品,,黑白的簡潔色調(diào),,用雕塑、字母等元素展示了藝術家眼中的“未來”——不斷發(fā)展的,、無法找到完整答案的世界,。
他對這幅作品的感悟是“人必須要反思和懷疑,這樣才能進步”,。正如雙年展給他的感悟——思考藝術的出路在哪里,?中國藝術的精髓要用什么方式來展現(xiàn)?藝術應該體現(xiàn)什么樣的人類共性,?當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是什么樣的關系,?當代藝術有什么樣的缺陷……
2012年,,牛彥軍懷揣對西方藝術的不解和向往來到意大利,目前他正在威尼斯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學習雕塑,,并利用業(yè)余時間研究當代藝術?!爱敶囆g,,其實應該被叫做當下藝術,是活在現(xiàn)在的藝術,、活在這一時刻的藝術,,”牛彥軍說。
他認為,,有不少當代藝術作品并不是藝術的升華,,僅僅是隨意的堆砌擺放。就好像把1萬個杯子擺在那里,,再找個哲學概念拼裝上去就成了藝術品,。這樣的作品是沒有靈魂和美的價值的。所以有些游客看過一些展品后的普遍反映是“迷惑和不解”,。
雙年展后不久,,牛彥軍就要畢業(yè)回國了。他說,,要把這些年積累的藝術經(jīng)驗用來做10年前就開始構思的作品,。“以后,,我想做體現(xiàn)人類共有靈魂的作品,,這也算是我對自己未來的一種期許,”他說,。(記者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