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列入香港非遺建議項目 “聲聲”不息走傳承
新華社香港2月16日電 “香港特區(qū)政府重視本地文化保育,,最近香港非遺建議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南音的傳承有著落了,?!毕愀垡魳穼W者、南音愛好及弦樂演奏者余少華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表示,。
15日下午,,記者來到香港中文大學,幾位南音表演藝術者正在一個臨時工作室里交流演奏心得,。他們就一首南音名曲《客途秋恨》分享著各自的心得和體會,。
在人們的印象里,南音演奏者通常都是一些戴著盲鏡,、上了年紀的老者,,好像只有他們能將那種低沉哀婉、荒遠悲涼的感覺演繹出來,。而眼前這四位都是業(yè)余愛好者,,他們中有人擁有自己的公司、有的是大學教授,。
前香港中樂團樂師,、擅長演奏琵琶的何耿明告訴記者,南音作為他們的興趣愛好,,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動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工作之余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彈彈樂器,最愜意不過,?!?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style="padding-right:10px;">
梁凱莉主要負責南音演唱。與很多年輕人一樣,,從前的她喜歡唱流行音樂,,直到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幫母親排隊買粵劇《西樓錯夢》的門票,,到現場一聽,,便深深迷上了粵劇和南音。
不久后,,她頗費周折認識了澳門南音大師區(qū)均祥,,此后便跟隨他學藝,每周都要去澳門上課,?!俺弦裟茏屛业男撵o下來,仿佛是在訴說一個老故事,帶著聽眾重游斯情斯景,、舊時舊地,。”
南音作為一種用廣府方言說唱的曲藝,,是20世紀上半葉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流行音樂,。當時的演唱藝人多為盲人,男者稱瞽師,,女者稱師娘,。他們多在茶樓、酒館等地表演,,而師娘也會被邀請到大戶人家中,,為不識字的家庭婦女演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收音機開始普及,,南音還登上了電臺,由一些粵劇老倌們?yōu)槁牨娧莩浀浠蛐聞?chuàng)作的南音曲目,,深受港人喜愛,。
南音的伴奏樂器主要有箏、椰胡,、揚琴,、洞簫、秦琴或琵琶,,較流行的曲目有《客途秋恨》《霸王別姬》《梁天來》《大鬧廣昌隆》《祭瀟湘》《男燒衣》《大鬧梅知府》等,。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音樂開始以西方品味為主流,,并隨著一些知名瞽師及師娘相繼離世,,南音逐漸開始沒落。當時著名的南音藝人主要有杜煥,、潤心師娘及李銀嬌師娘等,。
所幸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已有人意識到南音作為香港傳統(tǒng)音樂在傳承上的重要性,,于是人們將南音唱家如甘明超、區(qū)均祥,、唐健垣等人的歌聲收錄在CD里,,留作保存。
余少華告訴記者,,2007年他擔任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時,,為了讓南音“后繼有人”,,參與監(jiān)制了杜煥南音精選CD《訴衷情》。后來為了推廣,,在香港舉行了一系列活動,,還在澳門等地舉辦了多場南音音樂會,反響不俗,。
“看到香港仍有人關心這種瀕危的本土說唱曲藝,,感到很暖心?!庇嗌偃A說。
據余少華介紹,,現在關注南音的學者越來越多,,他們從非遺保護、地域文化,、歷史傳統(tǒng)的角度,,對南音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及評論,,都取得了一定成果?,F在政府也大力加強香港有形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提升香港的文化自信大有助益,。
“南音不會成為絕響,。”中文大學音樂系博士生陳子晉說,。在他的同學和朋友中,,有不少年輕人喜歡觀看南音、談論南音,,還有一些人會專門學習南音演唱及樂器演奏,。“我們想通過自己的一分力,,將這個具有本地特色的音樂生命延續(xù)下去,。”
南音中的長篇說唱多為含忠,、孝,、節(jié)、義等理念的歷史故事,,所以除了娛樂,,南音還有著文化、歷史及社會價值,。有音樂學者呼吁,,可將包括南音,、木魚、板眼,、粵謳等在內的香港傳統(tǒng)音樂帶入課堂,,讓學生懷著開放、包容,、多元的態(tài)度去了解更多的中國音樂,。
現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許多南音愛好者常常會聚在位于金鐘的樂茶軒茶館,,聽唱,、聊天,繼續(xù)傳揚著南音的故事,。(丁梓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