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中國菜洋譯名出洋相 官方出手治亂象
中國僑網(wǎng)6月22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刊文稱,,海外華人很難否認,,中國菜在西方國家的地位,、價格和形象,,不如日本料理,、韓國美食,。華人之間競爭,,常忽視提升質(zhì)量和服務,,也輕乎改良適合洋人口味的中國菜,,都是原因,。中餐菜肴有許多譯名也令人嘀笑皆非。如今中國大陸官方開始重視譯名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中文菜譯名缺乏信,、達、雅的翻譯,,幾乎人盡皆知,。譬如“童子雞”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沒有性生活的雞)、“四喜丸子”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夫妻肺片”譯成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紅燒獅子頭”譯成Red Burned Lion Head,讓洋人誤認為真要吃獅子的頭,。類似笑話不勝枚舉,,連中國內(nèi)地、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高檔餐館,,也常有怪譯名,。
中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日發(fā)布規(guī)范,明定餐飲,、交通,、文化、娛樂等13個領域的英文譯寫原則,,定今年12月起實施,。譬如Spicy Hot Pot是麻辣燙、熱炒是Hot Dishes等,,讓外國人不再一頭霧水,。
大陸經(jīng)濟崛起,,消費能力舉世無雙,如能負起“振興中餐”的責任,,全球華人同時獲益,,也是提升民族形象和推展中華文化,海外沒有理由不跟進,。
說起中菜菜單,,只要到華人餐館,不管是不是有洋人光顧,,笑話還不只英文翻譯,。舉例說,由于繁體和簡體互換造成的混淆,,業(yè)者可能文化水平不夠,,一些中餐館的菜單即使全用中文,也常讓人哭笑不得,。譬如“豆腐”變“豆付”,。這種明顯是簡體、繁體之間轉換的錯誤,。
至于海外一些餐館英文菜單,,譯名如“天書”,甚至流于低級,。譬如:廣式點心叫DimSum已流傳近百年,,洋人都知其意思。但不能什么都直譯,,把包子叫Baozi,、驢打滾叫Rolling Donkey;還有綜合果汁譯成Whatever(隨便啦),、干鍋田雞叫Bullfrog,、德國咸豬手叫Germany sexual harassment,讓人想笑又想罵,。
譯名不專業(yè),,是部分華人業(yè)者的通病。一些餐館變成新移民就業(yè),,暫時“委屈自己”的工作,,能過活就好,如何求精致,。中國官方愿意出面統(tǒng)一譯名,,業(yè)者也要認真去取經(jīng),改變菜單翻譯,,否則畸型翻譯依舊,。
餐飲是服務業(yè),,不是讓客人吃飽就夠了,要讓人感覺店家真體貼,、賓至如歸,,客人感覺物有所值或超所值,招待客人熱情,,下次還想光臨,,學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