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共論博物館何以推動文明互鑒
中新社山東曲阜9月26日電 (記者 金旭)文物如何承載人類文明?又如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26日舉辦文物(博物館)分論壇,,與會人士圍繞“博物館:連接人類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橋梁”展開討論,。
“文化的記憶功能是博物館最原始最核心的功能之一,?!眹H博物館協(xié)會亞太地區(qū)聯(lián)盟主席安來順表示,,博物館不僅向公眾呈現(xiàn)“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同時啟發(fā)人們思考“我們將向何處去”,幫助今天的人們建立文化歸屬,、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而在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中,博物館發(fā)揮著“民間大使”的作用,,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知識自由流動,,得到有益交流。
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理事長劉曙光認為:“透過博物館這扇文明之窗,我們能跨越民族,、地域和時代的限制,,在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欣賞中豐富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從而增信釋疑,消弭分歧,?!?/p>
2022年,中國正式備案博物館總數(shù)已達6565家,,博物館的類型,、主題也朝著多元化發(fā)展。劉曙光表示,,中國博物館界希望通過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提高收藏、保護,、修復等工作的水平和效率,;通過加強學術機構和專業(yè)學者之間的交流合作,,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地域的聯(lián)合研究項目,,深入發(fā)掘和凝練中國博物館藏品的世界價值,以及世界博物館藏品當中的中國元素,。
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咨詢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羅德里奎斯表示,,作為連接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橋梁,,博物館為后代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文化交流提供安全的空間,,也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增進國際理解。
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其目標之一就是收藏與保存好古敘利亞文明,,為后人留下完整的文化遺產,培養(yǎng)文化認同,。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策展館長利瑪·卡瓦姆說:“從2021年開始,,敘利亞和中國達成合作,在兩年時間內,,在中國不同省份的6家博物館展出敘利亞古代文物,。我認為舉辦國際展覽合作的意義在于,不僅提升了博物館的國際形象,,也能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收獲經驗,、學習知識?!?/p>
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龔良指出,,博物館展覽要注重空間美感和文物的故事性,實現(xiàn)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通過智慧化、科技化的應用增強公眾的交互體驗,,也可通過數(shù)字技術讓公眾“沉浸式”走進博物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