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送古玩 悠悠故園情:一位福建籍臺胞的鄉(xiāng)愁
“我這次回故鄉(xiāng)主要辦兩件事,,一是將父親珍藏的已有上百年歷史的兩件古玩,捐贈給東山閩臺民俗館,;二是與親人商量,清明節(jié)修繕曾祖父曾祖母墳墓等事情,?!?12日,回到故鄉(xiāng)福建漳州東山縣康美鎮(zhèn)錢崗村的臺胞孫劍魂說,。
為了這次東山之行,,孫劍魂提前做了精心的準備。他將兩件古玩用泡沫圈包好,,裝進一個四方形紙箱里,。3月10日清早,孫劍魂從臺北市中山區(qū)的家里岀發(fā),,從金門,、廈門,一路輾轉至東山,,因怕路上摔踫壞了古玩,,一直將13公斤重的紙箱抱在胸前。孫劍魂笑著說:“胸前抱著紙箱進岀機場,、碼頭,,旁人都以為我抱著一個骨灰盒呢!”
這兩件古玩,,一件是陶瓷養(yǎng)魚缸,,一件是陶瓷燉鍋。孫劍魂說,,它們都是70多年前,,父親的一位陳姓朋友從南京帶去臺灣,后來轉送給父親的,。
為何孫劍魂要捐出自家珍藏的古玩,?這要從一段家族故事說起。
現(xiàn)年68歲的孫劍魂,,1949年初在臺灣岀生,。其父母都是東山人,父親文化程度頗高,,早年在家鄉(xiāng)錢崗村創(chuàng)辦了一所小學并任校長,,母親也是一名教師,。
1945年8月,孫劍魂的父母親去臺灣擔任教師,,孫劍魂從此便在臺灣長大,。然而,母親時常囑咐孫劍魂:“我們的根在大陸,,祖家在東山,,一定要回去認祖?!?/p>
1987年11月,,臺灣開放大陸探親。1988年2月,,孫劍魂便前往東山尋根訪祖,,與父母的親人團聚,祭掃祖墳,。1990年,,他又帶著年邁的父親和兄弟姐妹,回鄉(xiāng)探親,。多年來,,孫劍魂熱心家鄉(xiāng)的公益事業(yè),常捐資為家鄉(xiāng)修建道路,、改建公廁等,。
對于家鄉(xiāng)的民俗風情,孫劍魂深深喜愛著,。2013年6月20日,,身為臺北市東山同鄉(xiāng)會會長的孫劍魂帶團回東山參加關帝文化旅游節(jié),其間他參觀了東山閩臺民俗館,,一下子被種類繁多的藏品深深震撼,。
閩臺民俗館是東山白埕村71歲的農民林財平創(chuàng)辦的,藏品包括石制品,、古家具,、古農具等,種類多達上千種,,藏品有6萬余件,。說起民俗古玩,孫劍魂與林財平同樣都是收藏愛好者,。此行歸來后,,孫劍魂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沒想到一個普通農民竟然能辦這么大的博物館,太了不起了,。家里的藏品如果放在閩臺民俗館,,就可以讓更多的大陸同胞了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睂O劍魂萌生了捐贈古玩的想法,,他希望冰冷的藏品變成“活寶貝”,讓兩岸鄉(xiāng)親一起品味傳統(tǒng)的中華民俗文化,。
此后,,孫劍魂每年回東山探親,總是將珍藏的一些民俗藏品捐贈給閩臺民俗館,。當年,父母從大陸帶去臺灣的揚琴,、琵琶,、二胡等20多種樂器和20多本潮樂樂譜書籍等,都被孫劍魂打包裝箱,,從臺北寄到了東山閩臺民俗館,。
“兩岸的民風民俗民具相同或相近,有的民俗藏品是從福建傳去臺灣的,,也有的是從臺灣傳來福建的,。”孫劍魂說,,閩臺民俗館就是一部厚重的教科書,,可以讓兩岸民眾記住鄉(xiāng)愁,重溫共同的民俗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