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學齡孩子到國外,?“小別離”還是“不別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產(chǎn)階級父母將學齡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更加國際化的培養(yǎng),也讓孩子忍受“小別離”的現(xiàn)實。潮流滾滾,有人卻獨辟蹊徑,選擇了“不別離”,。
新書《不別離,我把世界都給你》的作者李春利,,便是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媽媽,。她在書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育兒理念:打開家門,給孩子請來“全世界”,。所謂“全世界”,,指的是當下悄然興起的“互惠生”——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中國,成為寄住主家的外國客,,同時擔負起陪伴教育孩子的職責,,讓中外理念互補共享。如此“中西結(jié)合”的教育方式,,給人一股“清泉石上流”的感覺,。
送孩子出國和主動打開家門迎八方來客,看上去似乎無甚區(qū)別,,實質(zhì)卻基于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尚在價值觀形塑期的孩子,一旦置身于文化觀念完全不同的西方社會,,“全盤西化”幾乎不可避免,。在李春利看來,這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尤其不是中國人教育的終極目標,。試想一下,黃皮膚黑眼睛的我們一旦丟了根,,在國際化競爭當中變得面目模糊、毫無特征,,便真的會有立足之地了嗎,?
李春利選擇了“以我為主,兼容并蓄”的教育模式,。她把自己家打造成“國際空間站”:這里既有哥倫比亞“人精”姐姐帶來的混世哲學,,又有德國姐姐“仙度瑞拉”不溫不火的處事方式;既有瑞典姐姐尼婭過于自我?guī)淼奈幕瘺_突,,又有芬蘭姑娘漢娜對中國與北歐快慢分明的反思……每個互惠生的出現(xiàn),,既是一次文化的激蕩,又是一次教育觀的碰撞,,同時還引發(fā)了孩子在不同語言上的興趣和精進,。
在此過程中,,李春利和孩子皮皮并未唯國外的“先進文化”是從。她始終以客觀冷靜的心態(tài)打量著文化間的齟齬,,并小心翼翼地區(qū)分出個體差異,。自利還是利他、自足還是依存,、講禮還是自然等種種問題,,她不替孩子做決斷,而是同孩子一道在繁雜的價值叢林中探索出路,。作為媽媽,,她既有責任將中國文化的底蘊交到孩子手里,同時也能以廣闊的視野不斷改進自身,,從而接上整個世界的“地氣”,。
除了文化上的思考,李春利還在書中涉及了一些更具普遍性的育兒話題,,譬如愛要給多少度,,要不要陪孩子睡,要不要上興趣班,,要不要給孩子規(guī)劃前途……一方面顯出作者在國際化熏陶下的深思熟慮,,另一方面流露了她對孩子難掩的愛和責任感。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想把世界都給你,,但你卻只想要自己的天地,,想所有都為你選好,但父母的選擇也許本身就包含著無力,?!崩砟畹膬?yōu)劣、用心的深淺,、陪伴的品質(zhì),,所有的都是變量,只有父母之愛,,才是孩子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值得一提的是,李春利曾經(jīng)作詞的《燭光里的媽媽》正是她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身為編劇的李春利,,曾將自己的育兒經(jīng)歷寫成了電影《洋妞到我家》,由丈夫執(zhí)導,,女兒皮皮主演,,陳建斌、徐帆,、孫紅雷,、郭濤,、佟麗婭、張小龍等一眾明星加盟,,可謂星光璀璨,。(魯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