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惹蘭勿剎區(qū) 藏著中國移民后代童年記憶
中國僑網(wǎng)3月25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具有古樸魅力的惹蘭勿剎區(qū),是新加坡一個非常有文化特色的區(qū)域,。
位于實龍崗路和馬里士他路交界處,,矗立著一棟弧形外墻的藍色雙層店屋,一樓掛著“新金雅半夜酒廳”的招牌,,二樓則是新加坡科學學院的校址,。
對49歲的鄭朝源而言,這里是他童年的街,、兒時的家,,穿過五腳基,聽著他的描述,,往昔的景象歷歷在目,。
“那里以前是咖啡店,賣的福建蝦面很有名,,晚上會大排長龍……再走下去是傳統(tǒng)洗衣店,,衣服都是手洗的,我們一家三代十三四口人,,就住在洗衣店樓上,。”
鄭朝源的祖父鄭新銓與祖母林瑞英是第一代福州移民,。與許多早期福州人一樣,,他們最初經(jīng)營咖啡店維生,因此租下店屋的底層單位,,并在1951年注冊“新彬”這個店名,。
對1969年出生的鄭朝源來說,新彬咖啡店并沒有勾起任何情懷,,反倒是咖啡店于1974年改建為金杯夜總會,,成了他最珍視的家族記憶。
一店屋兩酒廳三代情牽
談論惹蘭勿剎,,總不免得提起新世界游樂場,。鄭朝源解釋,祖父母的咖啡店當年變身為夜總會,,體現(xiàn)了新加坡人消費能力提高所催生的新娛樂方式,。新世界因此迎來了輝煌時期,附近街道也順勢涌現(xiàn)許多酒廳。
那個年代的酒廳,,并不是龍蛇混雜的是非之地,。客源多數(shù)是在新世界玩了一天的年輕男女,,他們盛裝打扮到酒廳聽歌聊天,,環(huán)境安全,連當年還是孩童的鄭朝源都能隨意進出,。
他說:“我會從前門跑進來,,穿過小包廂之間的走廊,然后竄進祖父的辦公地方,,里頭有個樓梯,,而樓梯頂端是個小隔間。那是我的秘密基地,、我的游樂園,。”
酒廳之后幾度更名,,但裝潢未變,。走進里頭,昏暗燈光下的一排排小包廂,,依稀訴說著當年人聲鼎沸的場面,。鄭朝源說,本地傳統(tǒng)酒廳只剩兩家,,另一是位于丹戎加東路的“新寶寶”,。
上世紀80年代,鄭朝源的祖父母買下這棟店屋,,正式成為業(yè)主,,但他們仍繼續(xù)經(jīng)營酒廳,直到鄭新銓于90年代初去世,,林瑞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才轉租給家族好友鄭春明(71歲)。
鄭春明與惹蘭勿剎也有著不解之緣,。他自14歲便在新世界的夜總會打工,,18歲時白手起家,在德威路(Tyrwhitt Road)開設第一家夜總會,。
他一度坐擁18家夜總會,,其中一家就位于鄭新銓夫婦的酒廳對面。本以為兩家會是競爭者,,但鄭春明卻說:“不會啦,,他做他的生意,我做我的生意,,那時候人潮很多,,天天是這邊也排隊,那邊也排隊,?!?/p>
接手好友的酒廳后,鄭春明一做就是近30年,,盡管已是古稀之年,,卻仍舍不得放手。他說:“雖然附近建了兩個地鐵站,,可惜沒帶來人潮,,畢竟酒廳做的是熟客的生意,而老顧客也一個跟著一個‘去了’,。但我就是對這里有感情,,才不離開;我想轉讓給別人做,,可是我放不下,。”
放不下的摯友之情,,舍不去的成長記憶,,這些情懷與一棟油漆斑駁的老店屋又有何關系?
對于鄭朝源和鄭春明而言,,在急速變化的城市景觀中,,能夠保留店屋原貌,便是抓住了記憶的尾巴,。店屋如今由鄭朝源繼承,,并于去年5月列為受保留建筑,,也讓故事得以續(xù)寫。
店屋保衛(wèi)戰(zhàn)
鄭朝源的店屋所處的整幅地段,,原本將興建地下公路系統(tǒng),。
根據(jù)1996年陸路交通白皮書,來回總長30公里的地下公路系統(tǒng),,可讓車輛避開路面的繁忙交通,,緩解市區(qū)的擁堵情況。但隨著公共交通網(wǎng)絡的改善及土地使用政策的調整,,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市建局于前年8月宣布撤銷計劃,,才讓該地段“解鎖”。
但在那之前,,店屋的命運一度堪憂,,不僅無人問津,鄭朝源嘗試向銀行貸款以買下其他手足的所有權時,,也頻頻碰壁,,只能出售手頭其他資產以籌集資金。
即便店屋如今已是受保留建筑,,仍有房地產顧問公司甚至開出七位數(shù)高價向他收購,,但鄭朝源不為所動,盡管他明白這意味著當初所投入的錢等于石沉大海,。
“對我來說,,這根本不需要考慮,這是祖父母留下來的產業(yè),,是無論給我多少錢,,我都不愿意賣掉的東西?!?/p>
正因如此,,當市建局去年發(fā)信邀請業(yè)主們開會商討是否保留那一帶的八棟店屋時,鄭朝源是率先表示贊同的業(yè)主之一,。
但他坦言,,并非所有業(yè)主都持相同看法。畢竟,,少了對地方的情感依托,,理性而言,直接把店屋推倒重建,,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價值或許更顯著,。
八棟店屋建于二戰(zhàn)前,建筑風格為裝飾藝術(Art Deco),。市建局在同年6月舉辦了“裝飾藝術探險之旅”,,引導公眾一同探索這類店屋的屋頂和通風口等建筑細節(jié),,并窺探惹蘭勿剎的新舊行業(yè)。
廣順 上世紀初加冷河畔經(jīng)濟活動象征
本地文史研究者林堅源(54歲)是“裝飾藝術探險之旅”的講解員之一,。他受訪時解釋,,裝飾藝術興起于上世紀30年代,是對新藝術(Art Nouveau)的繼承和反對,。
在新加坡,它象征著建筑風格逐步遠離一戰(zhàn)后普遍采用的經(jīng)典樣式,,改為相對簡約,、較少裝飾的流線型幾何設計。這類店屋的標志為臺階式山墻屋頂,,上頭可能有個旗桿,。
距離鄭朝源店屋不遠處的卡文路(Cavan Road),也矗立著一座屬于裝飾藝術風格的老工廠——“廣順公司機器鐵廠”,。
這座工廠成立于1933年,,原本生產可將橡膠碾平的機器,但在二戰(zhàn)后進軍船舶修理業(yè),,成為第一家打破歐洲壟斷的華人企業(yè),。
林堅源說,廣順公司機器鐵廠象征著加冷河畔在上世紀初的經(jīng)濟活動,。那里當時設有海港,,因此催生了造船廠、修船廠,,以及供應船舶零件的五金店,。
1991年10月25日,,惹蘭勿剎被市建局規(guī)劃為保留區(qū),包括這座工廠在內的445棟建筑物成為首批受保留建筑,。
其中包括貝當路(Petain Road)一排兩層店屋,。它們建于1930年,立柱和外墻以花卉瓷磚和石膏浮雕裝飾,,風格較為奢華,。
這些年來,市建局逐步保留更多惹蘭勿剎的早期建筑,,旨在擴大受保留建筑的類型,,加強這區(qū)的古樸魅力,供國人更好地撫今追昔,。
在保留與發(fā)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66歲的托馬斯·雅各布(Thomas Jacob),,中學時代是新加坡科學學院的學生。
這家成立于1952年的私立教育機構,,位于鄭朝源店屋二樓,,是上世紀60年代名校生前來學習科學的地方。原因是,,多數(shù)學校當年并沒有實驗室,。
如今擔任新加坡科學學院總裁的雅各布憶述以前下課后,他會和同學結伴到附近的惹蘭勿剎體育場觀看足球賽,。
作為新加坡足球誕生之地,,惹蘭勿剎體育場曾見證馬來西亞杯足球賽等多場精彩賽事。它在70年代也是學校儀樂隊比賽和警察軍操匯演的場所,,林堅源小時候就常跟隨父母去觀看表演,。
原本充滿青春氣息的地區(qū),隨著人們在上世紀末從店屋搬遷至組屋,,才逐漸喪失朝氣,。鄭朝源一家也在他12歲時,搬到實龍崗花園市鎮(zhèn),。
但對于惹蘭勿剎的前景,,他始終保持樂觀?!翱纯瘩g船碼頭,、牛車水客納街這些老區(qū),經(jīng)市建局重新規(guī)劃后,,如今新舊建筑并存,,也吸引年輕人前往?!?/p>
多樣性的必要
其實,,惹蘭勿剎的面貌正在悄悄蛻變,。距離鄭朝源店屋不遠的馬里士他路,一排受保留店屋將重新發(fā)展為精品公寓,。這個名為1953的永久地契項目,,將在保留店屋外墻的前提下,興建零售商店和住宅,。
與此同時,,衛(wèi)生部將在2023年之前于加冷興建綜合診療所,建屋發(fā)展局今年2月也在那一帶推出預購組屋項目Towner Crest和Kallang Breeze,。這讓業(yè)主和商家相信,,惹蘭勿剎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如今的德威路已是潮人咖啡館聚集地,。林堅源說:“轉型是好事。我們在懷舊的同時,,不能停滯不前,,否則如何讓一個地區(qū)保持活力?”
但他希望,,轉型過程是由下而上,,允許惹蘭勿剎保持其多樣性,尤其是不應為了引進新行業(yè),,而對傳統(tǒng)行業(yè)如五金店進行逼遷,。
“這也有利于我們發(fā)展旅游業(yè)。過去,,我們著重于烏節(jié)路,、圣淘沙這些購物和娛樂景點,但真正能讓新加坡脫穎而出的是地方文化,?!?/p>
由市建局制定的發(fā)展總藍圖,為新加坡勾勒出中短期的土地發(fā)展計劃,,每五年檢討一次,。當局將在本月內舉辦2019年發(fā)展總藍圖草案展覽,收集公眾對草案的反饋和意見,。草案預料將涵蓋當局在保留建筑和地區(qū)特色上的未來策略,。(楊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