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蒙古國漢語教師志愿者:辛勤汗水結(jié)碩果
5月底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街道的樹木開始發(fā)芽染綠,,一派春天的景象。24日,位于烏蘭巴托的蒙華僑友誼學校禮堂傳來陣陣漢語聲,,上百名赴蒙漢語教師志愿者攜蒙古國學生在此展開漢語教學成果評比大賽,。
比賽現(xiàn)場,,學生們的展示活潑多樣,,從中國傳統(tǒng)舞蹈到武術(shù),從行云流水般的快板到中國春晚舞臺劇,,從流行歌曲《小蘋果》到中國古籍經(jīng)典《武松打虎》,,蒙古國學生將漢語融入舞臺表演中。他們以字正腔圓的朗誦,、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妙語連珠的對話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展示了漢語志愿者們優(yōu)良的教學成果。
最終,,育才中學的雙胞胎學生玲麗和玲芝等9名同學表演的話劇《最后一課》獲得第一名,。
會漢語的這對雙胞胎成為家里的驕傲,現(xiàn)在父母每次帶她們?nèi)ブ袊糜?,全靠她倆做翻譯,。玲芝自豪地說,很多中國人都聽不出姐妹倆是外國人,,因此她戲稱自己是“中國人”,,只不過是有蒙古國的爸爸媽媽。
驕人成績的背后,,是赴蒙漢語教師志愿者辛勤的汗水,。姐妹倆告訴記者,漢語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zhì)量,,一直采用寓教于樂的方法,。她們的漢語課并不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而是穿插了武術(shù),、書法,、唱歌,、繞口令等方式,這讓她們學得很快樂,,但老師們就得在課后苦練功夫,,做大量準備工作。
蒙古國的一些學校教學條件比較差,,一些志愿者就自己動手,,改善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阿木古楞中學的志愿者童春林剛到蒙古國時,,學校分配給他們一間破舊的教室,,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精心布置教室,在天花板掛上火紅的燈籠,,在墻上掛手書的漢語拼音表、書法作品,、漢語掛圖,、中國結(jié),黑板兩邊貼上從中國帶來的明信片,,窗臺上擺上太極扇,、中國象棋和毽子,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除了簡陋的教學條件,,很多志愿者還要克服生活上的艱苦和精神上的孤獨。色楞格省額爾德尼溫都日學校的劉春陽是少數(shù)能趕到比賽現(xiàn)場的外地志愿者,,這幾天在烏蘭巴托她才能吃上新鮮蔬菜,,在當?shù)鼐蜎]有這樣的條件。盡管如此,,她仍為能給艱苦地區(qū)的蒙古國孩子教授漢語而感到驕傲,。
赴蒙漢語教師志愿者之家負責人林玉寶說,還有70多名在蒙漢語教師志愿者因為路途遙遠,,無法帶學生參加教學成果評比大賽,,但他們堅守偏遠牧區(qū),在教學中與當?shù)剞r(nóng)牧民結(jié)下了深厚情誼,,給孩子們帶來了知識和希望,,更要為他們點贊。
2005年,,中國國家漢辦根據(jù)蒙古國民眾學習漢語的需求開始向蒙派遣漢語教師志愿者,,數(shù)量從最初的一年12名發(fā)展到今年的175名,分布在烏蘭巴托市,、達爾罕省,、額爾登特省,、東方省、東戈壁省,、科布多省,、色楞格省等省市的50多所學校,而正在跟隨中國志愿者學習漢語的蒙古國學生已達1.1萬多人,。
越來越多漢語教師志愿者在蒙古國廣袤的土地上播下友誼的種子,,幫助蒙古國青少年了解中國的國情、歷史和文化,,也讓越來越多蒙古國學生萌發(fā)了到中國旅游和學習的愿望,。
就在教學成果評比大賽期間,記者遇到一名蒙古國學生家長帶著孩子專程趕到華僑友誼學校,,對漢語志愿者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并鼓勵孩子好好向中國老師學習,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自從我學習漢語以來,,我常常做一些關(guān)于中國的夢,在夢中我走遍中國的山山水水……我還有個夢想,,就是去中國的煙臺大學讀書,,”這是不久前舉辦的“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比賽蒙古國大區(qū)決賽中,蒙古國中學生幸榮的演講,。
24日,,記者再次在華僑友誼學校碰到幸榮時,好奇地問她,,中國有那么多頂尖的大學,,為什么她的夢想是去煙臺大學留學?她說,,因為她的漢語志愿者老師來自煙臺,,老師告訴她煙臺很美,那兒有“美麗的海灘和熱情的人們”,。
這次漢語教學評比大賽的結(jié)束,,意味著很多漢語志愿者要告別蒙古國的學生,回到國內(nèi)開始新的學習和工作,。
育才中學九年級的文霞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漢語,,9年間經(jīng)歷了9名中國漢語志愿者老師,每次和中國老師告別時都很依依不舍,。
勝利者中學的10名學生在舞臺劇表演結(jié)束之際,,動情地用中文演唱《再見》,“我怕我沒有機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因為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明天我要離開熟悉的地方和你……”(鄭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