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件曾漂泊在外的收藏品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亮相
前天(5月16日)下午,,澳門藏家李慈昌獨自驅(qū)車,,風塵仆仆趕往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送來了他的35件“寶貝”。這也是他第一次把這么多的藏品一齊帶回它們共同的“家”——佛山石灣,。今天,,總計83件曾經(jīng)漂泊在海內(nèi)外的收藏品將集體在“森羅萬象——石灣明清民國陶藝名家珍品展”上首次公開亮相,。觀者將看到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劉佐潮的“拍蚊公”、素胎“霍津?!?、劉傳的“千里走單騎”等傳世之作,。它們有的是廣佛兩地藏家祖?zhèn)髦畬殻械膭t是流落在海外的珍藏,。
從海外買回“蘇武牧羊”
說起這次展覽中的“大藏家”,,恐怕非澳門的李慈昌莫屬。前天下午,,他專程驅(qū)車來到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下稱博物館),,將35件明清、民國時期的石灣陶瓷珍品帶回了石灣,。這些藏品中的人物陶塑尤其出色,,其中的民國“潘玉書制”款變釉“時遷偷雞”更是引人矚目。
“你看潘玉書這件‘時遷偷雞’的原作,,出自上一手藏家的家傳之物,。多年以前,藏家的母親在澳門一位名人的府上做管家,,那位名人后來把這件名作贈送給她,。”李慈昌如數(shù)家珍,。他所帶來的參展藏品多從香港,、澳門等地買來,其中的“粵東渭巖氏制”款天藍釉“蘇武牧羊”,,則是唯一一件以四五十萬港元從海外購得的珍品,。
談到此次參展的想法,李慈昌告訴記者,,在祖廟的一次當代石灣陶藝展覽中,,他和博物館的負責人有過一次會面。當時,,雙方提出了要專門做一次石灣明清,、民國陶藝名家珍品展覽的想法?!懊髑?、民國石灣人物陶塑做工質(zhì)樸,神韻非常好,。我希望人們能通過這次展覽,,多多了解當時的石灣陶塑?!?/p>
孫子帶來爺爺珍藏
這次展覽匯集了不少“傳家之寶”,,不少藏家和家人相伴親自登門“獻寶”。三天前,記者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見到了帶著家族記憶送來珍寶的黃耀徽先生及其妻子,。46歲的黃耀徽和藏品的原主人他的爺爺,,平生卻素未謀面。
黃耀徽的爺爺曾在石灣經(jīng)營陶瓷生意,,與一派宗師劉傳交情深厚,。這次黃耀徽帶來的“灣溪劉傳”款白釉“千里走單騎”和月白釉“舉杯邀明月”,恰是劉傳當時送給黃家人的珍藏,。時光輪轉(zhuǎn),,這座“千里走單騎”在黃家人幾次搬家中遺失了偃月刀等配件,但依然不減整件作品的恢弘氣勢和滋潤的釉色,?!斑@些收藏,家里人從不給人看,。有一次,,父親把我和兄弟們叫在一起,要我們一直把它傳下去,?!?/p>
80后劉小姐和父親一起帶來了“袁湖記”的一對變釉狗。在展臺上燈光的映襯下,,那對陶瓷的哈巴狗在黑黃的釉色中泛著孔雀藍的流光,,是民國時期古玩行袁湖記所特有的多色填釉的代表作。現(xiàn)在,,劉小姐在父親的一家陶藝店中做事,這對變釉狗收藏也是在父親的參謀下買來的,。82歲的李廣在兒子的陪伴下,,送來了民國時期的一組月白釉“八仙群像”?!吧鲜兰o九十年代的工資水平也就幾百元一個月,,我花了兩萬元買來這組‘八仙群像’?!睋崦凶由弦欢斡嘘P(guān)八仙群像擺放方法的工整說明,,李廣告訴記者,這組作品難得的是組合式的,,八仙兩兩一組,。如果要移動,必須要先放好底座,,再將各組人物依次擺于座上,,才不至于摔破。“你看,,藍采和抬頭望著何仙姑,,正在給她解悶?zāi)亍,!?/p>
“霍津?!北徊毓雀妆苓^浩劫
展覽中,霍津發(fā)揚光大的胎毛技法,,劉佐潮所開創(chuàng)的中溫破裂釉燒制技術(shù),,這些令玩家們嘆服和追捧的技藝讓人嘆為觀止。在一對“霍津”款素胎牛藏品前,,有藏家告訴記者,,傳說中的“霍津牛”,,一直聽說但沒見過,,這次終于見到了。相傳在民國時期,,始創(chuàng)于清代宗師黃炳的“胎骨出毛”技法已非常成熟,,霍津作為這一技法的傳承者,用細小的竹筒,,將其發(fā)揮得纖毫畢現(xiàn),、淋漓盡致。他塑造的這對水牛一雌一雄,,好似正悠悠地望著櫥窗外的觀者,,嘴里還在別有滋味地咀嚼著。
“霍津的創(chuàng)作不是程式化的,。他常常去東平河邊觀察水牛,,善于捕捉牛兒微妙的變化?!辟Y深藏家馮秋泓告訴記者,,這對素胎牛的肚子圓鼓鼓的,甚至可以觸摸到牛兒的“肋骨”和“肌肉”,,那是它們在反芻的時候一種休養(yǎng)生息的狀態(tài),。馮秋泓說,霍津清貧,,之前的收藏者從霍家的家人那里“用兩擔谷子”換來了這對素胎牛,。在動蕩時期,這對傳家寶被主人放在谷缸里才躲過了浩劫,。
觀察:石灣窯珍品見證塵封歷史
“石灣公仔慢慢從明清時期的寫意,,走向現(xiàn)代的寫實,。作者沒有素描的基礎(chǔ),只是做心目中的動物,、人物,,靠的是情懷、勤奮,,一種感覺,,不是很刻意,卻很有趣味,?!敝钢患仄分械蔫Υ茫T秋泓告訴記者,,晚清,、民國時期的藏品恰恰是那個時期石灣陶藝人的一個縮影和見證。
“那個時候和現(xiàn)在不一樣,,做陶藝是糊口度日的一項營生,。成名的陶藝家也未必在作品上刻下印章。有商人,、玩家要求藝人像文人一樣在作品上蓋章,,這才慢慢有了陶藝作品要落款的做法?!辈丶依顝V告訴記者,,這段歷史決定了品鑒石灣公仔未必看印章。陶藝家當時信手拈來,,反而看作品的手法和神韻更重要,。也有的陶藝人士表示,如果那些宗師當年在推敲的時候想得太完美,,反而做出來的藝術(shù)效果會并不如意,,這些藏品其實瑕不掩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博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