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家族制手工云吞面 把招牌做成品牌(圖)
中國僑網(wǎng)8月29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堅持手工制面保品質,,一根搟面杖傳四代手,馬來西亞的拉央拉央廣發(fā)手工云吞面從柔中小鎮(zhèn)的木屋小檔逐步成為地標級的面店,,進而準備向南開枝散葉,,把飄香近70載的“拉央味道”帶入大馬的南方城市里,。
現(xiàn)年56歲的第三代接班人賴添發(fā)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拉央拉央廣發(fā)手工云吞面在1948年時,,創(chuàng)于從中國南下謀生的外公譚發(fā)之手,,后傳給現(xiàn)年79歲的母親譚桂英,再由他正式接手這門生意,。
“外公早期制面是用鴨蛋,,如今搟面的手法也是從那個時候傳下來的,而當時賣面的選擇不多,,也就干撈和清湯兩種,,更沒有釀料選擇?!?/p>
“母親在60年代的時候接手了面檔,,同時也承接了外公的搟面手藝及煮面的手法。到了8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母親開始自制釀料,,我們賣面的選擇也就開始多樣化,。”
他也說,,自十多年前接手后,,由于拉央拉央老街大火,發(fā)展逐步南遷,,加上“老巴剎”空間有限,,所以在2014年2月22日便把“拉央拉央廣發(fā)手工云吞面”這老字號遷入了如今的拉央新鎮(zhèn)。
擬特許經(jīng)營方式開分店
賴添發(fā)透露,,他們目前正計劃以特許經(jīng)營的方式在古來,、新山等地開設分店,希望借此把拉央拉央的品牌打入更大的市場,,同時讓更多人知道拉央拉央,。
他強調,手工制面是他們的堅持,,也是為保面條品質的關鍵,,就算將來擴大發(fā)展,也許就會增加人手來制面,,而堅決不會改用機器代勞,。
“搓面及搟面看似簡單的揉勻動作,,實則十分考驗腕力,尤其是對力道的掌控,,若不均勻必影響面條的口感,,而這我們也嘗試用過機器,但面條口感明顯較差,?!?/p>
不讓家族手藝失傳
曾到新加坡闖蕩,如今回到店里幫忙的第四代準接班人賴育康及賴銘康兄弟表示,,畢竟家傳的手工面從小吃到大,,家族事業(yè)讓他們更有歸屬感及使命感。
主要負責制面的賴銘康說,,他15歲時就獲叔叔賴添強傳授搟面的技巧,,如今一天要花3至4小時制面,每次要把約47公斤的面粉,,做成500至600捆的面條,。
“搟面非常吃力,而剛開始學習搟面時,,時常被搟面杖壓到手,,但久而久之也就掌握了其中竅門?!?/p>
哥哥賴育康則透露,,他們已在申請?zhí)卦S經(jīng)營的執(zhí)照,將來他們兩兄弟將擔起“南征”的重任,也希望能夠把家族事業(yè)發(fā)揚光大,。
“小時候我們本不太愿意幫忙,,也就在被逼下學習做面,而如今所學有了意義,,不想讓家族的手藝失傳,,心境也就不一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