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上絲路:利瑪竇,,為中國打開世界之窗(圖)
在北京行政學院校園內(nèi),有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常會有外國政要和中西文化研究學者前來訪問,。今天保安打開了一道小門,,北京行政學院李秀梅老師帶我們走進了這個神秘的地方。
李秀梅介紹說:“這是一塊墓碑,寫著‘耶穌會士利公之墓’,,利瑪竇這個人呢,,我們既然稱為利公,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稱呼上是很有講究的,,能把他稱呼為利公,,說明他在知識文化各個方面表現(xiàn)非常不錯,我們才稱為‘公’,。 ”
原來這里是利瑪竇墓,。說是墓,其實只存下了墓碑,。利瑪竇,,耶穌會傳教士。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1582年第一次來到中國,,之后就基本生活在中國,直到他在北京病逝,。
中國科學院大學汪前進教授對利瑪竇和帶來的儀器進行了介紹:“他本身在西方是受過高等教育,,他就帶來一些地圖、天文儀器,、時鐘,,還有其他的小玩意,帶來以后他當時也沒想到個東西能發(fā)生什么大的作用,。 ”
利瑪竇來中國的目的原本是傳教,,但他卻給中國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戶。
汪前進說:“他把地圖掛在他的房間,,地方官員看了以后,,覺得這個東西中國沒有。地球圓的,,他的地圖上有新發(fā)現(xiàn)的大陸,,這個是我們不知道的,所以中國的官員希望他翻譯成中文,,但是他在翻譯過程中,,西方的地圖是歐洲放在中間,中國是遠東地區(qū),,放在最東邊,,這樣就不符合中國人天朝大國的思想。他重新畫了一個,,跟原來帶來的是不一樣,,中國在中間。現(xiàn)在流傳下來,能看得見的,,叫《坤輿萬國全圖》,。”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大廈走廊的墻上,,鑲嵌著六扇巨幅地圖,。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張西平對著地圖介紹說:“這是《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他的第一幅,,獻給萬歷皇帝的,。大明海,就是中國東海啊,,到南海依然寫著大明,。”
《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制,,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之一,,它以利瑪竇帶來的《萬國圖志》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于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于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先例,。
張西平說:“這個地圖目前全世界收藏最好的是梵蒂岡的藏本,,是他親自寄回去的。現(xiàn)在我們的走廊就是用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在中國被翻刻了12次,,還有在1623年,利瑪竇去世后,,由他的助手李之藻還做了個繪圖本,,現(xiàn)在國家圖書館也有殘卷,只有一部分,。最全的是在南京博物館,,是繪圖本的。但我們這個是第一版的本子,?!?/p>
利瑪竇不僅帶來了地圖,還帶來了自鳴鐘等,,讓國人乃至萬歷皇帝開了眼界,。
利瑪竇獻給皇帝的禮物在《利瑪竇札記》里有詳細記載:油畫三幅、世界地圖一張,、西洋琴一架,、鑲寶石十字架一個以及一大一小兩座銅制的自鳴鐘。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萬歷皇帝召見利瑪竇只是坊間傳說,。一般學者們認為,,萬歷皇帝根本沒見過利瑪竇,但是自鳴鐘和《坤輿萬國全圖》確實見到了,,而且地圖還被做成六扇屏風放在萬歷皇帝的臥室里,。
汪前進介紹說:“他把鐘送到太監(jiān),太監(jiān)后來送到宮里去,,是機械鐘,,獻上去了為什么能進宮,并不是因為他是科學家,,或者宗教人士請他進去的,,獻給皇上后,皇上說,,這個鐘要壞了怎么辦,,中國人都不會修,誰送的讓他來,,應該會修,。這樣的一個方式,他可能見都沒見到萬歷皇帝,,他只是個修表的,。”
利瑪竇進宮僅僅是作為一個修表匠,。雖然他對中國皇帝沒產(chǎn)生過多大影響,,但他結(jié)交了很多中國知識分子,如李贄,、湯顯祖,、徐光啟等等。他精通中文,,懂四書五經(jīng),,樂于和中國人打交道,每天都要接待幾十位客人,,回答他們的問題,,介紹自己的中文著作以及他的藏書。其中徐光啟不僅被他影響,,兩人還成為事業(yè)伙伴,。
北京行政學院李秀梅老師對此評論道:“在那個時候,你想,,四百多年前,,一個中國人,,一個外國人,其實就是兩個知識分子的之間的交往,,同時也真是兩大文明的交往,。”
公元1605年,,利瑪竇和翰林院庶吉士徐光啟相識,。他們翻譯了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前六卷,奠定了中國現(xiàn)代數(shù)學的基本術語,,諸如點,、線、面,、曲線,、直角、鈍角,、幾何等等,。
李秀梅介紹說:“他修的是科學文化知識,他的數(shù)學,、制圖學,、生理學,他用中文寫過一本書叫《西國記法》,,他告訴我們中國人,,他們?yōu)槭裁茨馨押芏鄸|西看了就像照相一樣記住,他作為外國人,,本身學中文會很困難,但后來我們的官員學者發(fā)現(xiàn)他讀我們的四書五經(jīng),,他很快就能記住,。”
利瑪竇在中國取漢名,,習漢語,,穿漢服,行儒家禮儀,,鉆研中國典籍,。同時他又傳播西方天文、數(shù)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在給歐洲同胞寫的書信中,他贊揚中國文化,,把中國形容成‘禮儀之邦’,,使那時的歐洲人對中國有了相當正面的印象,,利瑪竇為晚明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西平評價說:“他不僅在地理學上有影響,,地圖是空間,,鐘表是時間,我們世界最基本的是空間和時間,,這兩件東西徹底改變了中國的世界觀,。在空間上我們知道不是天圓地方,是全球,,而且中國只是全球的一部分,,這對我們長期以來儒家思想的夏夷傳說是很大的沖擊?!?/p>
(李秀梅談《特批埋北京》)
李秀梅說:“他1610年5月11日去世,,按照明朝法律,外國人是不可以埋在都城的,,天子腳下的,,但是他翻譯了《幾何原本》,當時葉向高就說利公和徐公翻譯的《幾何原本》,,這一本書,,對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貢獻,可以給埋在北京的特權(quán),?!?/p>
利瑪竇的墓碑上刻著漢文和拉丁文,有雙龍環(huán)抱,,這本身就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對中國人來說,他是一名傳教士,,更是一位學者,,他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為中國打開了看世界的窗子,,也把中國的思想和文化傳達給世界,。
在他的墓碑前擺放著一束鮮花,默默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