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京劇迷在英傳播中國京劇 收獲好學的英國學生
中國僑網(wǎng)9月25日電 據(jù)英國BBC中文網(wǎng)報道,在英國倫敦西南郊一條綠蔭掩映的街道上,一棟雅致的小樓與街上鄰居住宅別無二致,,唯一不同之處是,這里時不時會傳出婉轉悠揚的令華人感到親切,、當?shù)厝烁杏X異國情調的樂韻——中國戲曲之聲,。
記者慕名到這里拜訪了來自香港的京劇迷李惠馨。李女士熱情地介紹了她與中國京劇與昆曲的淵源,,以及這些年來在英國她如何與志同道合的其他京劇迷們一起傳揚中國戲曲的經(jīng)歷,。
在香港師從京劇名家
李惠馨說,她從小學習芭蕾舞,,在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在從事碩士研究德國戲劇家布萊斯特戲劇理論的時候,得知他為梅蘭芳大師的京劇技巧而深深折服之后,,她便開始關注和接觸京劇,。之后,當時任香港大公報副編輯的李宗瀛又將她介紹進入了香港京劇票友圈子,。
80年代,,她拜當時剛移居到香港的滬上梅派名家包幼蝶先生為師,一學就是九年,,一對一的上課,,共學唱了20多部戲。后來,,李惠馨成為香港藝術發(fā)展局的秘書長,。1988年,包先生創(chuàng)立了“香港京劇研習社”,,李惠馨成為非?;钴S的成員,常常組織排練和演出,。
除了京劇,,李惠馨也愛上了更古老的昆曲。她拜當時在香港的前上海昆劇院演員樂漪萍老師為師,,一對一學習昆曲基本功和閨門旦五年之久,,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在英國傳播中國京劇
在香港,,李惠馨在工作和京劇票友圈里感覺生活非常充實,。但是,嫁夫隨夫,,李惠馨20年前不得不與英國丈夫到英國定居,。
她說,,在離開香港之前,她就開始查詢倫敦的京劇票友活動,,她不希望從此在異國他鄉(xiāng)被迫與京劇“分手”,。因此,來到英國她就找到了一群同樣酷愛京劇的戲迷,。不僅如此,,她還希望向英國人傳播中國文化,魅力無窮的京劇和昆曲不正是最好的文化大使嗎,?
在她倡導下,,她與倫敦的幾個京劇“發(fā)燒友”合力創(chuàng)立了倫敦京昆研習社,不僅組織表演活動,,還教授京劇和昆曲,。在當下英國提倡多元文化的政策下,中國戲曲的傳播也得到鼓勵,。
李惠馨說,,這些年來他們的活動曾多次得到地方政府和英國藝術局的資助,他們提出一個又一個項目申請資金,,時常能得到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使他們開展活動的經(jīng)費,。
另外,他們還時常受到一些機構或團體的邀請前去表演京劇和昆曲,。例如大英博物館舉辦中國主題的展覽時,,曾幾次特邀他們前去表演京昆選段助興,觀眾有時多達數(shù)百人,。她還特別將唱詞翻譯成英文,,讓觀眾能更好地了解劇情。
最令她感到興奮的是,,2008年由于北京奧運,,他們得到了“CHINA NOW”項目的大筆資金贊助,得以使她和她的小團隊走出倫敦,,在英國各地中小學普及和介紹中國京劇,,他們一共在29個學校——有的學校還在海島上——舉辦京劇工作坊日,,教英國孩子們簡單的京劇演唱動作和京劇臉譜化妝,,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好學的英國學生
李惠馨多年在英國傳播中國京劇,學生不僅有在英國學習工作的華人,,也有英國人,,甚至歐洲其他國家的人。
她說,,這些外國學生都學得非常認真,他們年齡不一,,職業(yè)各異,,有十分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漢學家,也有從來沒有去過中國,,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的英國人,。他們大多愛好表演藝術或東方文化,不少都是主動找到李老師來學習京劇的,,念唱做打樣樣都學,。
記者問李惠馨,她最常推薦教授給這些外國學生的京劇唱段是哪些呢,?她說,,她選擇比較容易上口,比較四平八穩(wěn)又曲調動聽的曲目,,例如梅派的“貴妃醉酒”,,唱腔悠揚,動作裊娜,,很受學生青睞,;另外還有“天女散花”里的“悟妙道”等;如果是昆曲,,她會選“牡丹亭”里的“尋夢”唱段,,雖然不容易唱,但是它里面有好幾個曲牌,,都比較短,。
而說到她的得意弟子,李惠馨特別提到一位叫湯姆的英國年輕人,。這位高大帥氣的小伙子卻喜歡旦角,,成為李惠馨的第一個英國乾旦學員。她說,湯姆已經(jīng)跟她學戲好幾年了,,經(jīng)常要從外地乘火車到倫敦來上課,。這個從未去過中國、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的英國年輕人,,成為李惠馨極口夸獎的英國學員,。
李惠馨說,她將繼續(xù)在英國演唱和傳播中國京劇和昆曲,,因為這是她的激情所在,。說實在,一個人能有一個終生相伴的愛好,,實在是一件幸事,。(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