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馬六甲送王船今昔: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
視頻:中馬聯(lián)合提名“送王船”申遺成功 兩國親歷者倍感欣慰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社馬六甲1月4日電 題:探訪馬六甲送王船今昔: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
中新社記者 陳悅
隨著中國和馬來西亞聯(lián)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guān)人與海洋可持續(xù)聯(lián)系的儀式及相關(guān)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記者近日來到送王船在馬來西亞主要的流傳地區(qū)——馬六甲,,在這座以多元文化融合著稱的歷史名城,,探訪送王船的歷史和現(xiàn)實。
在新建成的送王船博物館,,全程參與送王船申遺的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長顏泳和特意向記者展示兩張1919年馬來西亞送王船時所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還是近期才發(fā)掘出來的?!斑@是馬來西亞最早的送王船影像資料,,也可能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送王船影像資料?!?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style="padding-right:10px;">
顏泳和介紹,,兩張照片反映的場面都頗為熱烈且拍攝日期相差10天,“這證明了在一百年前,,送王船在馬來西亞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chǔ),,才能吸引如此多參與者且單次活動持續(xù)至少10天時間,。”
除了這兩張珍貴的照片,,博物館里還收藏了眾多百年來馬來西亞送王船活動的老物件:兩塊字跡已略顯模糊的虎頭誥定告示牌,,留下1919年、1933年馬六甲兩次送王船活動全程記錄,;顏色已經(jīng)發(fā)黑的木輪,,則是當(dāng)年運送王船的用品……
送王船在馬六甲,亦不僅是歷史,。
博物館所在的勇全殿,,就是十九世紀初由當(dāng)?shù)厝A人建造,落款道光十九年的正殿匾額,,述說著其200年的歷史,。傳承至今,勇全殿依然香火不熄,,且是馬來西亞送王船傳承單位之一,。
就在勇全殿外,一座嶄新的牌樓十分顯眼,,這是去年11月馬六甲最新一次送王船時樹立的,,牌樓上的對聯(lián)寫道,“池爺巡狩萬民安,,游王代天護馬國”,。顏泳和說,新冠肺炎疫情給民眾的生活和心理都帶來很大影響,,送王船本就是民眾表達“御災(zāi)捍患”的祈愿,希望能由活動給當(dāng)?shù)孛癖妿硇撵`的慰藉,。
馬六甲民俗學(xué)者蘇汶財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送王船繼續(xù)傳承需要吸引年輕人和馬來西亞各個族群積極參與,“只要抓住年輕人的力量,,就能讓它傳承下去,。”
今年只有14歲的蘇鑫爍就是最新一代送王船的傳承者,。他告訴記者,,自己6歲的時候就由父親帶去觀看送王船儀式。去年11月,,鑫爍更是在送王船儀式中充當(dāng)鼓手,,成為當(dāng)年最年輕的參與者之一。他略帶羞澀地說,,能參加這樣的活動,,覺得責(zé)任重大,,也能從中體會到先輩的文化。
馬六甲的雞場街早在2008年即以多元文化融合的特點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在馬六甲城區(qū)內(nèi),,就有一座雞場街申遺成功的紀念雕像。如今,,送王船申遺成功的紀念碑也已基本落成,,碑頂?shù)窨讨凰覔P帆起航的古船。顏泳和介紹,,他特意將紀念碑選址定在海邊,,與馬六甲海峽相伴。他說,,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地位鑄就了馬六甲的歷史輝煌,,送王船的海洋文化特色,正可激勵這座歷史古城傳承海洋精神,,也象征這座古城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shè)的愿望,。
顏泳和還計劃將紀念碑所在地辟為送王船公園,不但可以作為送王船永久性的燒場,,也可以增設(shè)各種親海娛樂設(shè)施,,讓民眾和游客可以在這里和古老的馬六甲海峽親密接觸,感受海洋文化,。
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馬漢順在送王船申遺成功慶典上表示,,希望送王船申遺成功,能夠進一步激發(fā)馬六甲的文化和旅游潛力,,也推動馬六甲和中國在內(nèi)的周邊國家密切文化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