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小數(shù)量銳減引擔憂 發(fā)展阻礙重重恐“消失”
校園中的讀書聲,曾是華文學校里最平常不過的場景,。然而時過境遷,,華文學生的讀書聲將有可能在馬來西亞消失。據(jù)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道,,馬來西亞森董聯(lián)會主席蘇祖池曾表示,,森州82間華小大約有四成將在10年內關閉。
師資短缺 資金枯竭
華文小學(華小)即將消失,,這不是危言聳聽。一直以來,,師資短缺,、校園建筑年久失修、教室不足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馬來西亞各地的華小,。
根據(jù)全國校長職工總會的統(tǒng)計,,馬來西亞目前缺少382名合格教師。其中,,僅柔佛州就缺少259名教師,,占了全國總額的60%以上。
在長期缺員的情況下,部分華小必須年年雇傭臨教(臨時教師),,教育質量因而大受影響,。每年5月,都是馬來西亞各所華小最為頭疼的時候,。隨著一些臨教陸續(xù)離職,,不少老師面臨退休,在“雙失”的情況下,,師資荒問題就會更加顯現(xiàn),。
除了師資問題,撥款也總不到位,。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六甲市區(qū)平民華小曾經(jīng)拖欠高達近2.5萬令吉的電費。該校校長解釋道,,被迫拖欠電費,,是因政府在過去的半年中,沒有按規(guī)定發(fā)放每月的水電費補貼,,造成電費欠款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新生短缺 友族插班
除了外在因素的限制,華小在自身的定位與現(xiàn)實間也存在著矛盾,。
據(jù)馬來西亞《中國報》日前的消息稱,,一些華小近年來出現(xiàn)了華裔新生數(shù)量下降的現(xiàn)象,部分學校新學年甚至沒有華裔新生入學,,反而是友族(指除華裔外的其他民族)新生接過了“讀華文,、學華語”的接力棒。
《星洲日報》報道稱,,公益華小今年有130名學生,,可是華裔生卻只有27人,只占該校學生人數(shù)的20%,。而占該校人數(shù)比例最多的種族是巫裔和暹裔,,分別為52人和47人。
華文崛起的大背景,,華小的教學方式,,這些都是吸引友族家長愿意送孩子入讀的原因。
非華裔新生進入華小,,使得華文教師在語文教學和溝通方面都會存在問題,。例如,在考試前,,教師先以華語解說考卷內容后,,如果有學生表示不明白,,那老師還需要以馬來語重復一遍考試要求。
以華語教學為媒介,,這是華小維持下去的基本條件,。可是面對華裔學生荒,,如何既保證華小的運作,,又堅持保有華小的發(fā)展特色,這是一個難題,。
排除萬難 曙光再現(xiàn)
面對諸多問題,,當?shù)厝A人表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馬來西亞,,即使華小只剩下一名學生,也堅持要開辦下去,。
馬來西亞總理署部長魏家祥說:“我們必須繼續(xù)堅持,,華裔生有學習母語的權利。華校不僅是學習漢字的地方,,更是接受漢文化熏陶的地方,。”他向馬來西亞砂拉越州政黨及華團領袖收集華小名單,,預計今年馬來西亞政府將撥出約670萬令吉惠及砂州華小,。
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總會會長彭忠良表示,盡管今年全國華小所缺師資比去年還要多,,但根據(jù)未來幾年華小退休教師和師訓畢業(yè)學員的數(shù)據(jù),,到了2015年,華小教師不足問題基本上可獲得緩解,。
對于華小中不諳華語的友族學生,,各地華小認為開設華文幼兒園或學前教育班是一條捷徑。學前教育班不僅是學生學習華語的基礎班,,也是直接吸納更多學生直升該校的渠道之一,。此外,華小的教師都希望家長督促孩子學習漢語,,不能單靠學校教師的教學,。
只有政府、學校,、家長形成合力,華小的命運就不會那么悲觀,。(張奕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