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征文:海外游子歸故里 牽手美麗瀟湘行
法國《法中網(wǎng)》主編 文菲
木板雕印,、線裝書頁,、每期約2000字……1815年8月,,英國傳教士在馬六甲創(chuàng)辦了最早的海外華人報刊《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由此拉開了華文媒體植根海外、蓬勃發(fā)展的大幕,。如今,,經(jīng)過200年的薪火相傳,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與海外華文媒體相互影響、不斷成長,。
從2005年第三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開始,,到2015年,連續(xù)十年間,,我作為法國華媒代表不僅參加了論壇,,感受到海外華媒的崛起和使命,還參加了中新社“行走中國”活動,,目睹了中國的發(fā)展與進步,。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不僅增強了海外華文媒體與祖籍國之間的親密度,同時也為來自全球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深化友誼的平臺,。
偉人故里,游子心靈的家園
湖南是偉人毛澤東的故鄉(xiāng),,也是我們海外游子心靈的家園,。
2013年7月6日,來自全球23家世界華文媒體的同仁參加了由中新社組織的“行走中國——湖南行”活動,,對湖南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深入考察,。
作為一名海外游子,當我再次站在故鄉(xiāng)的土地時,,不禁多了一份感嘆:湖湘大地,,一個神奇而富有底蘊的地方。雖然出生在這里,,但是我不能說我真正了解這里,。此刻我為這片土地自豪,為我走到世界各地時說我是湖南人而自豪,。
行程第一天的上午,,湖南省省委書記徐守盛親切地接待了我們。當徐書記一次又一次的提起我們湖南有什么,,我們湖南需要什么,,我們湖南正在做什么,我感到出生在江蘇省的書記已經(jīng)把自己融入到了這片土地,。
離開長沙時,,我們幾個朋友利用夕陽西下的時光,伴著晚霞來到了橘子洲頭,。
我不止一次佇立在橘子洲頭,,每當看到寬闊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天霞云影,,倒映江中,總是有種莫名的感動,。水鏡中我看到了水的流浪之路,,也依稀看到了自己寓居歐洲20余載,此刻又重歸故里的足跡,。
回程中偶然路過一隅,,綻放的荷花孤傲地浮在一池清水中,仰首望天,,守著自己的紅顏,,好像期盼著什么的到來,。忽然悟到“期盼”在人的生命里是多么甜美的感覺。不管是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你想去那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在那個地方,有一個可盼的人,,有一顆值得你期盼的心,。
楚風湘韻,見證歷史的輝煌
有人說“懷舊”是年過四十以后的一種心態(tài),,所以“懷舊”無所不在,,它可以帶你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設(shè)想當你在繁忙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每日穿行,,忽然在中國南方的某一個城市的轉(zhuǎn)角處,,有意無意地看到了一位款款多情的湘女,在夏日陽光與綠樹的掩映下飛針走線,,她的神情無比專注,,仿佛人世間的一切風云變幻都與她無關(guān),她只想將人世間的一切美好事物繡入她的花蕊中,。繡品的美與人品的美此時融合在一起,,你能不被這樣的畫面、這樣的美感動嗎,?
湘繡就是這樣的一種美,,一場美麗的邂逅,一幅美麗的懷舊,。
我們一行走進了長沙市開福區(qū)沙坪小鎮(zhèn)的湘繡博物館,,幾分鐘的短片讓我們進入了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四大名繡中的湘繡,,其歷史源遠流長,,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1958年在長沙楚墓中發(fā)現(xiàn)的龍鳳繡品圖案之精美,,繡工針法之細膩,,為世人嘆為觀止。1972年又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余件刺繡衣物,。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優(yōu)秀繡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shè)第一家自繡自銷的“吳彩霞繡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繡從而聞名全國。
走出沙坪小鎮(zhèn),,我在想,,今日的湘繡需要運用現(xiàn)代的和聲去喚醒她過去的輝煌,她應(yīng)該不僅僅是懸掛在廳堂里的一幅作品,,她更應(yīng)該以她特有的姿態(tài)走進人們當代的生活中,。
人杰地靈,,放飛夢想的地方
回想“行走中國”湖南行,,我們有幸見到當時已83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2013年7月7日下午,,風和日麗,長沙市隆平科技的會議室里,,老先生身穿一件格子襯衣,,瘦削的身材,堅定的眼神,,敏捷的思維,,執(zhí)著的追求,悲憫的情懷,,令人格外崇敬,。先生風趣地與我們交談了一個半小時。
期間,,我們中有人問袁隆平先生的夢想是什么,?先生笑著說出了兩個屬于他的中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有一年他真的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花生一樣飽滿,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而另一個夢,就是要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覆蓋全球,,讓世界不再有饑荒。
“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蔽覀冞@一代人沒有直接挨過餓,,很難了解袁隆平先生的價值所在,。據(jù)老一輩說,以前田間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以后,糧食真是從地里翻了出來,。報紙上曾引述農(nóng)民的話說:“我們吃飽飯,,靠的是兩‘平’,鄧小平和袁隆平,?!?/p>
看著這位充滿活力的老人,我們都在思考是什么樣的動力讓袁隆平院士在80高齡還不遺余力地去田間耕耘,,在科學院做研究,。“我也說不清楚,,或是不滿足于現(xiàn)狀”,,院士輕描淡寫地說道。
坐在離開的大巴上,,路過南方田野,,恍惚間自己與袁隆平先生一起站在了水稻田中,遠近的水田在耀眼的陽光下亮得眼花繚亂,,嫩綠的禾苗在我眼前無限延伸,,相信待禾苗吐穗的季節(jié)我還會再來。
征文啟事:
“家園—‘我與華文傳媒論壇’暨‘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中國行’”征文活動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2001年起,從南京,、長沙,、武漢、成都,、上海,、重慶、青島,、貴陽一路走來,。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至今已8屆,跨越15個年頭,,參加過論壇的海外華媒人總數(shù)逾3000人(次),。
“15年”、“8屆”,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文媒體同仁能夠在同一時間在一地相聚,,充分體現(xiàn)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生命力,、影響力、向心力,。
有人如是說:“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是華文傳媒人的精神家園”,;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是全球華文傳媒人相約的盛會和節(jié)日”;
“我們在這里找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
“論壇是全球華文媒體人交流,、情感互動的平臺,是分享經(jīng)驗,,探討問題,,尋求合作和發(fā)展機遇的沙龍”。
或許,,你是參加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8屆元老”,,或許因為某種原因你缺席過幾屆,,或許你參加過行走中國活動……相信你一定有話想說,,有感而發(fā),有事要記,,有聞要錄,。
來吧,我們懇請你參加“家園—‘我與華文傳媒論壇’暨‘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中國行’”征文活動,。寫一寫,、憶一憶、想一想,、品一品你曾參加相關(guān)活動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故事,、經(jīng)歷,、趣聞、趣事……相信那“一點一滴”,、“一草一木”是甜蜜和溫馨的,。
征文可圍繞“家園—我與華文傳媒論壇”這一主題,寫人,,寫事,,狀物、言情,“嘻笑怒罵”皆文章,。征文體例不限,,文風不拘,篇幅可長可短(1000-3000字),,每篇征文的題目可自定,,求的就是一個“真”字。記住,,請隨征文附上3-5張與你寫的征文相關(guān)的照片(附圖片說明),。
“家園”征文活動由中國新聞社舉辦。征文活動至2016年底截稿,。所征集的文章將于2016年年底結(jié)集出版,。
征文的文圖稿件請發(fā)至:[email protected]
“家園”征文活動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