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晉江未完工“僑批館”凝聚華僑忠國魂(圖)
清末至20世紀初商人蔡順意是晉江梧林華僑的杰出代表人物,早年赴菲經(jīng)商,家族曾買下了菲律賓仙合其里一條街,,創(chuàng)下商界傳奇,;他敬恭桑梓,,抗戰(zhàn)時期義無反顧傾囊支持抗日,最終自家“僑批館”無錢裝修,此幢“外秀內糙”的建筑亦成感人歷史的見證物
2月17日,來自海內外的40多位文化名家走訪了晉江新塘街道的梧林社區(qū),,他們被梧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具特色的南洋華僑建筑所吸引。在社區(qū)里,,一幢外觀華麗,,內部卻仍是土坯結構,沒來得及裝飾的建筑——僑批館,,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jù)介紹,僑批館的主人蔡順意曾是旅菲商界風云人物,,早期參與過泉州電氣公司的改組,,后來又創(chuàng)建了梧林當?shù)氐谝凰W“銘仁小學”。如今,,他興建的“容膝居”,、僑批館等建筑,亦為村中一景,。
避禍出洋 赴菲謀生
梧林一地自明洪武年間起,,便是蔡氏一族聚居地。豐田蔡氏始祖是隱齋公,,而梧林開基祖旺生則是隱齋公的第六子,所以梧林蔡氏族脈源自豐田蔡氏,。
在清朝中后期至20世紀初這個階段,,梧林人幾乎是以“親拖親,厝邊拖田埂”的形式,,相攜一道渡海出洋到呂宋(即菲律賓),、馬來半島等東南亞地區(qū)“賺食”(討生活)。所以,梧林華僑眾多,,華僑故事也多,。
蔡順意是梧林華僑歷史中很有影響力的一人。據(jù)《梧林蔡氏亶裕派下家譜》載,,蔡順意的父親蔡咸影(族人稱之“咸堧”)生于清同治壬申(1872年)10月17日,,年輕時,蔡咸堧便隨鄉(xiāng)人一道前往呂宋謀生,,攢下一定的家底,。蔡順意其實不是蔡咸堧的親生兒子,據(jù)晉江梧林村蔡懷道先生介紹,,順意是咸堧家抱養(yǎng)的,。當時順意尚年幼,不過咸堧及其妻吳當都將他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20世紀10年代,閩南僑鄉(xiāng)軍閥混戰(zhàn),、兵匪交擾,,特別是1917年閩粵戰(zhàn)爭爆發(fā),可謂“百業(yè)毀頹,,民生凋敝”,。順意迫于生計離開家鄉(xiāng),隨其父蕩舟至菲,,開始其經(jīng)商生涯,。
積攢口碑 商界馳騁
但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菲律賓也并非“安樂窩”,。20世紀初期,,菲律賓大商業(yè)均操控在英國、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大公司手里,。華僑除了販賣一些土產(chǎn)、推銷洋貨外,,基本就只能開些日用雜貨店,,或者去當苦力。但英美等國為了進一步壟斷菲律賓經(jīng)濟命脈,慫恿菲律賓政府加強排華,,提出“零售商菲化案”,,使得華僑零售商不能獲得新的營業(yè)執(zhí)照,華僑在菲處境日益艱辛,。有資料顯示,,當年,菲律賓政府甚至還在馬里拉等地施行有組織的暴力排華行動,,華僑的生命,、財物都受到很大威脅(見李秉傳《旅菲三十年的回憶》)。
然而,,蔡順意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他仔細分析了當時菲律賓的日用品市場,將目標鎖定在雨傘,、麻繩,、沙文(肥皂)、西紗等當時需求量很大的商品上,,下定決心開辦日用品生產(chǎn)加工工廠及商鋪,,用可靠的質量作為市場的敲門磚,吸引客戶,、贏取口碑,,由此逐步在菲律賓商場中站穩(wěn)了腳跟。父親蔡咸堧創(chuàng)辦的商號“三合興”,,也在他手里被發(fā)揚光大了,,家族事業(yè)越做越紅火。
蔡順意不僅僅滿足于自己的成功,,對于同樣來菲打拼的鄉(xiāng)親們,,他亦關愛有加。據(jù)梧林村蔡文明先生介紹,,“三合興”商號在鼎盛時期曾雇傭多達500位的工人,,其中不少就是來自梧林村的家鄉(xiāng)人?!拔腋缒菚r剛到菲律賓,,生活艱苦,于是就去投奔順意,,留在他店里幫工,。當時獲得的待遇非常不錯?!辈涛拿鞣Q,“哥哥以前一個月可以給梧林老家寄回幾十塊大洋,對于改善家人生活幫助極大,?!睂︵l(xiāng)人的有情有義,也換回了大家的鼎力支持,,雇員生產(chǎn)與銷售的積極性極高,,這恐怕是“三合興”商號迅速崛起的最根本緣故吧。
據(jù)梧林村人回憶,,“三合興”不僅注重商品的生產(chǎn)與銷售,,而且注重對地產(chǎn)租賃業(yè)的投資,實現(xiàn)了經(jīng)營的多樣性,。蔡順意有著精明的商業(yè)頭腦與開闊的眼界,,他適時買下了仙合其里的一條商業(yè)街,一方面作為自己商號生產(chǎn)與銷售的根據(jù)地,,另一方面還把剩余的店鋪分割租賃出去,,享受商業(yè)蓬勃發(fā)展帶來的盈利。據(jù)梧林人蔡文明回憶,,“三合興”光在仙合其里商業(yè)街的租賃上,,每月就能獲得高達3萬多大洋的收益,在當時,,這對于普通人來說簡直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由于蔡順意一來在商界享有盛譽,二來他個人又“勤儉樸素,,老成持重,,凡事無茍且,待人以至誠”,。所以,,他在菲律賓被蔡氏族人推選為菲律賓濟陽公所(即后來的菲律賓柯蔡宗親會)主席,前后歷任達6屆(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屆)。在任上以其辦事能負責,,獲得族人之擁戴,。
回鄉(xiāng)蓋厝 赤心報國
在菲律賓打拼十多年后,生意上的稱心如意,,使得蔡順意動了回鄉(xiāng)蓋厝的念頭,,這也是那個年代海外華僑們傾注思鄉(xiāng)情緒最普遍的一種表達方式,。
雖然之前蔡順意隔個三五年就會返鄉(xiāng)探親一次,但1928年的那次返鄉(xiāng),,對于他來說是意義非凡的,。在那一年,他買下了村里的一塊地,,并敲下了建蓋自己宅邸的第一錘,。他建造的這座宅邸稱作“容膝居”,坐北朝南,,是幢中西合璧的洋樓,。
據(jù)介紹,容膝居平面呈“七字形”布局,,共兩層,,整體建筑采用外磚石、內磚木的結構,。正面隨平面布局建“七字形”外廊,,第一層篆刻楹聯(lián)石柱外廊,二層建連續(xù)拱券外廊,,方形紅磚廊柱,,西洋券柱式,墩子粗壯,,拱券呈幾何弧形,,顯示出了它的匠心獨運之處。
容膝居于1929年落成,。隨后的幾年里,,蔡順意和母親吳當又在梧林里連蓋了一棟三間張、兩棟五間張帶雙護龍的閩南厝,,一幢外形如碉堡的碉樓“修養(yǎng)樓”,,一幢哥特式風格的僑批館(即后來的“舊學堂”)。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份里,,梧林周邊經(jīng)常有盜賊,、土匪出沒”,梧林村人蔡懷禪回憶道,,蔡順意為了保護自己的親眷,、族人以及鄉(xiāng)民,決意在村的中央部位建造一幢碉樓,,這碉樓就是“修養(yǎng)樓”,。修養(yǎng)樓建于1934年,樓四面出規(guī),,形成圈形外廊,,出規(guī)末端以兩支獨立的羅馬科林斯疊柱支撐,,形成“四面八柱”構造。各層各面的門窗雕花,,形態(tài)各異,,構搭“一層一境,四面八境”的建筑景觀,。碉樓十分堅固,四面窗戶都有鐵罩,,樓上廊道留有窺視孔,、射擊眼,樓內放置槍支,,時刻有人巡邏,,起到了警戒以及隨時準備抵御外寇襲村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梧林村的安全系數(shù),。后來,,村里蔡姓族人商議族內大事,也都會聚到修養(yǎng)樓來會面,、談話,,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村里人氣很旺的“議事廳”,。
蔡順意常年在外,,深知華僑在海外生活的不易,同時也清楚華僑對家人,、故園的思念之情,,但那時的華僑要與家人通信或往家中匯錢寄大洋,是頗費周章的,。為此,,順意決定在家鄉(xiāng)蓋一個僑批館,服務于梧林及周邊的華僑僑眷們,。僑批館于1938年建成,。從外觀上看,這是一幢洋氣十足的哥特式建筑,。該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清水磚外墻,共兩層半,。此樓一反多數(shù)民居建筑中軸對稱布局,,采用的是左右各異布局。大樓左右兩側建外廊,,正面只在正中入口設塌壽式出規(guī),,入口臺基上出規(guī)及大樓右側鏡面墻為抹六角形凸出造型,,出規(guī)以四支異狀清水磚圍砌成的羅馬塔斯干柱支撐,既強調入口,,又豐富室內外空間,。
據(jù)蔡懷禪、蔡懷道回憶,,當時除了梧林的僑批館外,,蔡順意還在臺灣島內、廈門鼓浪嶼島上各蓋了一幢與梧林僑批館一模一樣的建筑,,這兩處建筑也是準備用來開辦僑批館的,。不過,后來,,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以及國內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海內外愛國華僑們掀起抗日救國浪潮,蔡順意沒來得及開張他的僑批館,,就把所有的資金,,義無反顧地投入抗日救亡的事業(yè)中去了。因此我們現(xiàn)在在梧林村中見到的僑批館,,內部還是土坯的,,并沒有完成裝修。在這份粗糙中,,卻盡顯一位愛國華僑的赤子之心,。
梧林僑批館在后來曾借與村民興辦學堂所用,故而又被村人親切地稱作“舊學堂”,。
投資民企 造福社會
據(jù)《泉州工商史料》所載,,1931年淞滬之戰(zhàn)結束后,十九路軍入閩,,地方稍為安寧,,海外愛國華僑紛紛有回國投資建設之舉。蔡順意也回國參與了泉州電氣公司的改組。泉州電氣公司創(chuàng)始于1917年9月間,,因經(jīng)營不善,,業(yè)務無法開展,“當時泉州電氣公司已至無力維持的地步,,愛國歸僑,、晉江安海人蔡子欽乃邀國外華僑和歸僑陳清機、萬福來,、周起摶,、周起特、吳善卿,、蔡順意,、蔡露亭、呂良以,、佘芳梅、蔡梨生,,以及地方人士李丹臣,、蔡德遠、羅貽謙,、黃克繩等集資承項,,準備改組(泉州電氣公司)?!痹趷蹏A僑們的鼎力支持下,,泉州電氣公司最終改組為泉州電燈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泉州第一家僑辦電力工業(yè)企業(yè),。蔡子欽被公推為經(jīng)理,。
泉州電燈電力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8月間開始營業(yè),翌年11月間恢復供電,,電燈盞數(shù)由3000余盞一下子猛增至1萬余盞,。蔡順意作為泉州電燈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之一,為泉州的“光明”事業(yè)作出了不朽貢獻,。
熱心公益 辦學育人
晉江旅菲華僑熱心故鄉(xiāng)公益事業(yè)的歷史可謂由來已久,。黃謀烈,字祉文,,號佑堂,,泉州人,同治癸亥(1863年)進士,。他在自撰的墓志《庸叟自撰擴志》中,,談到清末泉州華僑關心故鄉(xiāng)的一些資料時說:“乙巳(1905年)季夏溯,安永內山地裂泉涌,,晉南溪三邑泛濫成災,,深者二丈余,,當淺者四五尺,臨溪村落幾墟……乃紳商會函致實叻,、檳嶼,、小呂宋、怡朗,、安南諸埠,、暨申、甬諸商郊,,廣為募勸,。”講述了清末晉江泛濫,,外洲橋受破壞,,當時旅菲華僑議修的史實。
到了蔡順意他們這輩華僑,,對于家鄉(xiāng)公益事業(yè)的熱忱同樣沒有改變,。梧林村里不管是建橋還是造路,只要是造福村子的事,,蔡順意都必定會帶頭捐資出力,,這在梧林村中早就有口皆碑了。除了這些,,蔡順意對梧林公益事業(yè)貢獻最大的,,莫過于興辦私塾以及創(chuàng)建銘仁小學了。
過去的梧林,,因為道路不暢,,基本處于半封閉狀態(tài)。沒有教師愿意跋山涉水來這村里教書,,孩子們念書很成問題,。蔡順意見此情景,決意興辦私塾,,重金延聘名師,,主要培養(yǎng)自己家族及同村蔡氏子弟?!稗k私塾,,所有教師的工資都由他(蔡順意)一力承擔,不少課程則是特地延請惠安名人來講授,,比如曾接受過西方先進教育的蘭麗生,。這些人對當時梧林村孩童的素質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蔡懷禪說道,。
隨著時代的變遷,,體量較小的私塾已經(jīng)不能滿足需求了,上世紀40年代,,蔡順意出資創(chuàng)建銘仁完小(后稱銘仁小學),,這也是梧林村里的第一所小學。銘仁完小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梧林及周邊村落學齡孩童的就學環(huán)境,,讓村里的孩子也能自信、從容地成長,。這不能不說是功德一件,。
蔡順意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心,也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后來他的兒子,、侄兒也紛紛捐資助學,推動銘仁小學的發(fā)展,,學校中的嘉彬大禮堂正是他侄子蔡嘉彬捐建的,。銘仁小學培育出了不少人才,“梧林村后來幾十年內出了大批英才,,甚至出現(xiàn)過‘博士夫妻’,跟這是分不開的,?!辈虘讯U微笑著說道。
蔡順意于上世紀50年代末病故,,他的去世令村里人都為之扼腕嘆息,。2015年春,為完成居住在菲律賓的蔡順意兒子蔡嘉齡老先生的夙愿,,嘉齡的女婿陳其良回鄉(xiāng)重修了容膝居,。如今的容膝居煥然一新,玉石紅磚似乎又搭起了人們思古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