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風箏王”鄧靜受訪談四川風箏
原標題:“西南風箏王”鄧靜:希望四川風箏制作工藝能成為國內(nèi)第五大流派
【解說】“桃園三結(jié)義”,、“太陽神鳥”……各式具有濃郁巴蜀特色文化元素的風箏伴隨著各類獎杯整齊擺放在國家級風箏裁判鄧靜的工作室中,,45歲的“西南風箏王”鄧靜,,和風箏結(jié)緣20多年了,。20歲開始學扎風箏、玩風箏,,22歲獲得四川省第二屆風箏大賽大型風箏類金牌,、23歲開辦風箏扎制廠,30多歲時開始組織風箏表演活動……從風箏的制作銷售到風箏文化市場的推廣,,這位風箏達人,,續(xù)寫著不一樣的“風箏人生”。
【解說】近日,,記者走進鄧靜的工作室,,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手工風箏所具有的獨特藝術(shù)魅力。鄧靜告訴記者,,對于風箏的記載,,起源于春秋時期,隨著造紙業(yè)的發(fā)達,,紙糊風箏逐漸興盛,,人們用紙來制作風箏,取材容易,,價格低,平民百姓玩得起,。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中興代表,,當時經(jīng)濟繁榮,社會比較安定,,這是風箏普及于民間的社會基礎,。
【同期】(鄧靜)它是經(jīng)過兩千多年歷史的沉淀走到了今天,我們畫五福在上面叫五福臨門,,我們畫金魚畫蓮花在上面叫年年有余,,所以說我們的風箏制作,它有很多的文化內(nèi)涵在里面,。
【解說】作一只風箏,,首先要有好的構(gòu)思,然后要在紙樣上畫出風箏的大樣,,裁剪下來,,然后扎骨架,。此時,更重要的是考慮風的走向,,研究風箏的吃風,、泄風、受力面積,、平衡,、重量,這些都是制作風箏的要點,。
【同期】(鄧靜)我們作一只蜻蜓,,作的就像標本一樣。標本的話它只是一個標本它不能上天,,那么最后這個風箏它是要上天的,,所以說我們還要研究空氣對流學、平衡學,,那么風箏的吃風跟泄風,,這樣的話它才能上天。
【解說】據(jù)了解,,目前國內(nèi)風箏制作的流派主要以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四地為主,,而四川風箏已經(jīng)與國內(nèi)主流風箏接軌多年,其中不乏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后備力量可謂豐富,。鄧靜希望隨著四川風箏的發(fā)展,也能早日成為國內(nèi)的第五大流派,。
【同期】(鄧靜)我們四川的竹子非常的好,,很多我們以前的全國比賽,在微風小風的時候,,很多風箏都起不來只有我們四川的風箏在天上,。但是現(xiàn)在的話,很多全國各地都在學習我們四川的風箏制作方法,,所以大家都在相互交流,。所以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們四川以后也在全國形成五大流派那是最好的。
【解說】鄧靜告訴記者,,他要讓風箏文化發(fā)揚光大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傳承下去,,目前他正在著手制作一個全球最大、最具特色的風箏,,去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他有一個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擁有一個專門的風箏工作展示場所,,去傳承風箏文化,對自己制作出的那些精美風箏進行展覽,,培訓更多的風箏愛好者,。
記者段正陽成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