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子,來自中國,,24歲,,國大博士研究生
張琳子來新加坡國立大學讀書是個巧合,,當時她正在中國一所大學讀碩士一年級,,有一次參加國大的招生活動,,之后被錄取并給予全額獎學金。所以張琳子就放棄在中國碩士的學習,直接來這里讀博士,。
由于有獎學金,她在經(jīng)濟方面沒有負擔,,不用交學費,,每月還有獎學金。
孤獨感來自社會節(jié)奏
即使在生活安排方面沒有大問題,,張琳子難免面對不少外國學生所面對的相同壓力——孤單,。
孤獨感來自于整個社會的節(jié)奏。她說:“跟中國相比,,新加坡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太快的生活節(jié)奏很難讓外國學生在這里交到好朋友。友情和親情不同,,親情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存在的關系,,友情卻需要時間和精力來維持。但是快的節(jié)奏不停地催促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這樣容易讓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忽視對友情的投資�,!�
張琳子說,,她剛來新加坡的時候,覺得什么都很新鮮,、新奇,每一天都有不同感受和體驗,,所以沒想家,。可是時間長了之后,,覺得這個城市雖然很美很發(fā)達,,但也很孤獨,尤其是對外國學生,。
“在這里,,我們沒有錢也沒有家,只有工作和學習,。這里的朋友不能像家人一樣隨叫隨到的幫助你,,唯有自己學習解決問題,盡量不成為別人的負擔,�,!�
為了紓解壓力,張琳子參加國立大學的華樂團,,讓生活充實,,有時候也會試著找朋友傾訴,。“不過,,我一些中國來的朋友,,到了新加坡后都加入教會,因為他們覺得在那里可以得到關心和愛,,心理上也有寄托,。”
最大壓力是語言
張琳子也說,,一些朋友除了孤單還感覺自卑,,自卑感多來自于語言上。據(jù)她觀察,,其實新加坡的學習壓力沒有中國的大,,但是社會競爭卻很激烈,特別是對來自中國,,英文不太好的學生,。
“我們不是從小就學英文,也沒有很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導致我們在社會競爭上會處于一定的劣勢,,這是其中一種壓力�,!�
張琳子覺得,,以她而言,最大的壓力還是語言上,,因為對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所以總是不敢說,越不敢說就越?jīng)]有信心,,惡性循環(huán)以致她的英文到現(xiàn)在都沒有提升太多,。
但張琳子認為,語言上和課業(yè)上的壓力再大,,仍大不過心理和精神上的思鄉(xiāng)與寂寞壓力,。
問她如何看待南大學生刺傷教授后自殺的事件,張琳子覺得該學生是一時沖動,,鉆了牛角尖,。
“雖然他做這件事情的具體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不管是什么原因,,用生命交換都太不值得,。一方面我覺得是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另一方面,我也覺得是老師和學生間的交流不夠,。這兩方面都應該加強吧,。”
談到今日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是否太弱,,張琳子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自私的體現(xiàn),太過于注意自己的成敗得失,,沒有想過自己的親人,。
她說:“我們有很多責任,家庭,、社會責任等等,,一死了之是在逃避責任。不過當一個人因為感覺不到愛而自殺,,那就是社會的責任了,。”(文/吳慶康)